蒹葭苍苍[2],白露为霜[3]。所谓伊人[4],在水一方[5]。溯洄从之 [6],道阻且长。溯游从之[7],宛在水中央[8]。蒹葭凄凄[9],白露未晞[10],所谓伊人,在水之湄[1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1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14]。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5]。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翻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写作特点↓
蒹葭》是一篇意境优美、情意深长的恋歌,历来备受赞赏。诗分三章,每章首两句借景起兴。兼葭茂密,霜露高洁,烘托出痴情者挚热的追求和纯洁的感情。三、四句点明主题:深切思念,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的两种境况:逆流追寻,茫茫秋水,纵横间隔,山高水复,“道阻且长”;顺流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象迷离,“宛在水中央”。两者的结果都是可望难即,“伊人”不可得。全诗流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这是一曲怀念情人的恋歌,“伊人” 指意中人。但诗中“伊人”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于是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指隐居的贤者。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那么这首诗就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失落,也都可能从《蒹葭》的意境中得到回应
解释↓
[1]本诗选自《诗经·秦风》。秦风,秦地(在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民歌。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2]苍苍:茂盛的样子。 [3]为:凝结成。 [4]所谓:所念。伊人:那个人或这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5]一方:那一边。 [6]溯洄:逆流而上。从之:追寻他。之,指伊人。 [7]溯游:顺流而下。 [8]宛:宛然,好像。 [9]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下一章“采采”义同。 [10]晞(xī):干 [11]湄: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12]跻(jī):登,上升。指道路险峻,难以登上。 [13]坻(chí):水中小洲,小岛。 [14]未已:未止。指露水没有全干。 [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蒹葭》诗经-蒹葭诗经原文带拼音 https://www.bxbdf.com/a/1739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