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话题越来越热闹了。年味,少不了仪式感,其中当然包括那些与年相关的美食,比如我心心念念的酥饼。在我眼里算是“春节特供”。我年少时,腊八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做饼,主要有三大类:酥饼、作饼、麻饼。作饼薄而碎,麻饼硬而香,要在大师傅的指导下完成,而酥饼更大众化一些,稍加培训便能一展身手。做酥饼的传统技法工序很杂,流程很多,且一环扣一环。所以,每次做酥饼,家里都是老少齐上阵。动手做过的事,体验感更强,仪式感也更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面板后,需有三四个大小各异的擀筒,这是做酥饼的工具。擀筒一般由黄杨木料制成,两端有圆形手柄,中间是圆柱体,打磨得非常光滑。另一个硬件是鏊锅鏊盖,鏊锅好理解,就是黑黢黢的大号平底锅,家家户户都有,而鏊盖若一时买不到,也可以向左邻右舍借用。如果谁弓着个腰,将圆形鏊盖滑稽地背在背上,那说明他家准备做酥饼了。
与做其他面食不同,做酥饼的要诀不是和面,而是炒酥。在和完面团之后,再舀几大碗面粉,扒出一个小窝,按比例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然后混在一起使劲地揉搓,让面粉和油深度融合在一起。油以香油为佳,也可以用棉籽油或菜籽油代替。准备妥当后,倒入锅中,用小火焙炒,用不了多久,整个厨房便香气四溢。炒酥十分在意火候,既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炒好的酥色泽黄亮,软硬适度,让人看了恨不得偷吃一口。然后,便是准备糖馅,糖一般用黑砂糖或红砂糖。

舌尖上的年味,指的是中国传统新年期间所特有的食物和美食文化。在中国,新年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以特别的方式庆祝并享用各种美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春节的团圆饭。这是一顿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共进的丰盛晚餐。在这顿饭上,通常会有很多道菜,包括鱼、猪肉、鸡等吉祥食材。每个菜品都有其独特的寓意,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猪肉象征着好运连连,鸡象征着吉祥如意等等。除了这些主菜外,还会有各种小吃和甜点,如饺子、汤圆、年糕等。

除了团圆饭,还有其他许多与新年相关的美食。例如,炸饺子是南方地区的传统食物,它象征着财源广进;爆竹炒年糕则是北方地区的特色小吃,吃起来又软又香;还有糖葫芦、腊肠、八宝饭等等,每种美食都有与新年相关的寓意。
舌尖上的年味不仅仅是美食本身,更是通过食物所传递的文化和情感。在中国人心中,新年是一个家庭团聚、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而美食则是这种团聚和祝福的象征。无论身在何地,只要吃到了这些传统的新年美食,就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年味,回忆起童年时的欢乐和温暖。
因此,舌尖上的年味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延续。它让人们在新年期间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团圆的喜悦,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珍惜。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舌尖上的年味-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纪录片 https://www.bxbdf.com/a/1732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