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年味:香港春节饮食文化知多少?-香港过年吃的一锅食物叫什么名字

人间至味在身边。新年伊始,远方游子启程返乡,在外旅人踏上归途。对中国人来说,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便是春节——春节包含了亲朋之间的思念、团圆之情,又表达着对来年的期许、盼望之意。

谈及春节,香港、內地皆有其独特的传统和习俗。年味浓浓,“吃”是头等大事。一家老少的欢声笑语,总离不了团圆饭餐桌上的鸡鸭鱼肉。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邀请浸大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萧欣浩博士分享有关春节美食的新知。美食背后,更蕴含着一个个关于习俗、文化与历史的故事。

舌尖上的年味:香港春节饮食文化知多少?-香港过年吃的一锅食物叫什么名字
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 萧欣浩博士

“新年是对过去的总结,同时也表达对未来的期许。年夜饭的餐桌通常最为丰盛,那是因为人们希望当年的好运能够延续到下一年。”

南北“尝春”各不同

南北文化差异首先体现在饮食习惯之上。由于地缘、环境及水土等等因素各异,北方人喜欢吃小麦、南方人钟意吃水稻,已经成为南北方在制作美食时候的根基之一。

每逢新春佳节,即便身处香港,北方朋友们依旧会召集亲朋好友,在家中聚会制作水饺。从和面,擀皮,到调馅皆亲自完成。而南方朋友们则以汤圆作为团圆之食,通常会去商超或市场购买现成的产品。

说到春节必吃美食,粤港地区以鸡、鱼为主,而北方则更偏好食用猪肉和面食。比如在东北地区,就有流传甚久的“杀猪菜”,而在西北地区还会蒸“花馍馍”,把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以图案的方式画在馒头上。

“鸡是(年夜饭)中很重要的东西,南方朋友很多时候会用鸡来祭祀,而祭祀又跟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萧博士说道,“我们还会希望买到一整只鸡,这才是最新鲜最好的。”

舌尖上的年味:香港春节饮食文化知多少?-香港过年吃的一锅食物叫什么名字
脆皮烧鸡

鱼的做法在南北方也不尽相同。北方人口味偏重,常会做红烧鱼、糖醋鱼或炖鱼作为年夜饭的大菜。而南方人则喜爱食材本身的鲜味,清蒸鱼是最经典的吃法。

相比北方地区,粤港地区的新春美食更加注重寓意,这也和长江以南浓厚的经商文化有关。

“在中国,东南方出产的蚝最为出名。香港人从小就吃蚝豉,过年时尤甚,意味着‘好事’。还有一道菜是发菜焖猪手,取‘发财’之音。”

萧博士还举例说,香港人的团圆饭餐桌上少不了蠔油冬菇。因为冬菇形似铜钱,也有着财源滚滚之意。

舌尖上的年味:香港春节饮食文化知多少?-香港过年吃的一锅食物叫什么名字
耗油冬菇,财源滚滚

实际上,香港与内地春节饮食还有一处明显不同,那就是吃年夜饭的场所。无论包饺子或攒汤圆,都是一项“大工程”,要动用不少人手。萧博士介绍道,随着历史推进,香港人工作时间变长,需要处理的事务繁杂,加之居住单位“寸土寸金”,客厅很难容纳祖孙三代一起烹制美食。

也正因此,香港人近些年更习惯于在中式茶楼订位吃团圆饭,这也让除夕当晚的餐厅皆“一位难求”。

而北方人则在除夕团圆的同时,强调每位家庭成员都要参与年夜饭的准备过程。根据多年对于饮食文化的研究,萧博士认为,地理因素造成了这种差异的存在,“北方朋友大多从孩提时代就会和家里人聚在一起做菜、包饺子,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新年图个好“彩头”

纵有味觉方面的偏好和差异,但新年图个好“彩头”的传统依旧流行于大江南北。

这其中最重要的吃食之一便是“全盒”,在北方也被俗称为“年盒”或干货。

“全盒”本作“攒盒”,用以聚合不同的食物,从古至今都有,寓意合家齐整、丰衣足食。另外,“全盒”在粤港地区的流行也因“攒”与“全”同音,有完整、圆满之意,切合新年的兆头。

萧博士介绍道,不同地区的人们会在全盒里放置不同的食物。香港人一般会放蜜饯和糕点,如油角、煎堆和笑口枣等等,以煎炸食品为主。因为金黄色象征财富,经油炸过的食物也比较饱满,有丰富之意。

舌尖上的年味:香港春节饮食文化知多少?-香港过年吃的一锅食物叫什么名字
新春“全盒”,阖家圆满

“对南方朋友来说,油非常重要。我们常说‘油水充足’,是因为油和水都和财富有关。而北方朋友则会放蜜饯、干果,通常是一些甜食。其实甜食在中华文化当中充当着很重要的位置,象征甜蜜、温馨。新年亲朋戚友齐聚一堂,糖的寓意正反映其中。”

萧博士列举了最常放置在“全盒”中的8种食物:

糖冬瓜:冬瓜从头到尾一样阔,所以有好头好尾的意思

糖莲子:糖莲子有“连生贵子”之意

糖莲藕:取其谐音,寓意“年年都有”

糖柑桔:“柑桔”,取谐音有“金”又有“吉”

糖椰丝:由“椰子”制成,有爷有子,寓意“三代同堂”

糖椰角:由“椰子”制成,有爷有子,寓意“三代同堂”

糖马蹄:取“马”字,有龙马精神、马运亨通之意

糖甘笋:取“金”的谐音,糖甘笋的外形也似金币

除过汤圆之外,粤港地区的人们还习惯将“糕”作为拜年送礼的首选。

萧博士举例说,香港本地深受多元文化影响,但中华文化的饮食根源一直留存。糕点象征“发财”、“高升”。另外,在上世纪中半,潮州人来到香港,也带来了客家传统的萝卜糕。“萝卜在客家话里叫‘菜头’,是‘彩头’的谐音。人们希望事业、学业、身体方面都能有所进步。”

时至今日,别出心裁的糕点更受年轻一代的喜爱,例如伯爵茶年糕、抹茶年糕和松露萝卜糕等等添加了外来元素的食品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舌尖上的年味:香港春节饮食文化知多少?-香港过年吃的一锅食物叫什么名字
佳节吃“糕”,高升进步

萧博士自2021年加入浸会大学,对于食物起源、文化文学以及饮食美学都颇有研究,他直言道,饮食本身就是交流。加之香港所处地理位置之特别,更是造就了多元、融合和新潮的“食之道”。

习俗、渊源与寓意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农历新年更是阖家团圆、聚餐的盛大节日,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江浙、两广地带,都会遵传统吃素。

萧博士谈及这背后的渊源,“吃素代表不杀生、爱惜生命。另外,初一也有不开灶(不开火)的习俗,人们会吃年三十或前几天的剩菜,寓意年年有余。”

而到了大年初七,多数家庭都会有吃“七宝羹”的传统。魏晋南北朝《荆楚岁时记》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

在萧博士看来,香港本土的饮食风向一直受多元文化流入的影响。他回忆道,除过粤港食物本身,客家菜系、美式快餐、日韩菜肴和川贵小炒等等美食也曾在不同时期阶段流行于香港。也正因此,“七宝羹”的口味和制作也略有差别。

他举例说,潮汕人们会用芥菜、芥蓝、韭菜、春菜、芹菜、蒜和厚瓣菜作为“七宝”的原料;而客家人会在芹菜、蒜、葱、香菜、韭菜的基础上外加鱼和肉;福建地区的偏好则是菠菜、芹菜、葱蒜、韭菜,加上芥菜、荠菜和白菜等七种蔬菜作羹。

舌尖上的年味:香港春节饮食文化知多少?-香港过年吃的一锅食物叫什么名字
七宝羹,7种蔬菜各有寓意

萧博士亦提到,现今人们吃“七宝羹”,其中五种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即芹菜(谐音“勤”,指勤劳)、葱(谐音“聪”,指聪慧)、芫荽(香菜,谐音“缘”,指缘分)、韭菜(谐音“久”,指长长久久)、蒜(谐音“算”,指精打细算)、生菜(谐音“生财”,指生生猛猛)。

而至于另外两种食材,通常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有所区别。“有的地方用鱼、肉来代替,鱼表示‘年年有余’,肉代表‘大富大贵’。”

萧博士坦言,近二三十年以来,农历新年的饮食发生了各式各样的变化,但不变的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框架和根本。萧博士回忆起自己童年时候过春节,他最期盼的便是吃甜食、收利是和逛花市。而现在他潜心于研究中华传统饮食,即是为了探索饮食背后的文化和根源。

新春彩蛋I:鱼虾荠笋羹

“鱼虾荠笋羹”源自一道古菜——虾鱼笋蕨羹。南宋林洪著有《山家清供》,其中收录“山海羹”,以虾、鱼、笋、蕨做成羹。萧欣浩博士将“蕨”换成“荠”,变成“虾鱼笋荠羹”,寓意哈哈大笑、年年有余,好事连连、六福齐来。

材料:(2-3人分量)

春笋 2条

荠菜 50克

新鲜石斑鱼柳 130克

虎虾 130克

水 4碗(约640克)

水 少许(煮笋用)

蔬菜油 少许

白酒或绍兴酒 少许

盐 少许

胡椒粉 少许

舌尖上的年味:香港春节饮食文化知多少?-香港过年吃的一锅食物叫什么名字
鱼虾荠笋羹制法:

1. 鱼柳(如有需要可先去皮)洗淨及切片,加盐及胡椒粉拌匀调味。

2. 虎虾(如有需要可先去壳)洗淨,切成小粒,加盐及胡椒粉拌匀调味。

3. 春笋去皮,切去根部较硬部分,洗淨并切细碎备用。(如有食物加工器,可直接打碎春笋)

4. 荠菜(如有需要可先解冻)略洗备用。

5. 大火热锅,下蔬菜油,调中火,将鱼和虾加入拌炒,然后加酒,炒约3分钟,盛起备用。

6. 在同一锅内加入笋碎及水(足够浸过笋碎便可),调中火煮3至5分钟,将笋碎煮熟,去除苦味。

7. 水(4碗)加入煲内煮滚,然后调中火,加入鱼、虾、笋碎及荠菜,再调大火煮滚,略加搅拌。

8. 汤滚后调中火,煮约10分钟,如有需要可加盐调味,进食时亦可依个人喜好添加胡椒粉。

新春彩蛋II:浸大专属金兔红包封面

舌尖上的年味:香港春节饮食文化知多少?-香港过年吃的一锅食物叫什么名字

戳戳这里,关注香港浸会大学知乎官方账号,并在主页“想法”中找寻兔年专属红包封面。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请联系浸会大学知乎小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舌尖上的年味:香港春节饮食文化知多少?-香港过年吃的一锅食物叫什么名字 https://www.bxbdf.com/a/173217.shtml

上一篇 2024-03-17 17:40:48
下一篇 2024-03-17 17:47:09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