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置身在麻涌镇的华阳湖湿地公园,游船赏湖光花色,泛舟看小桥流水,水乡生态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在道滘镇的蔡白湿地公园,湖面水波荡漾,偶有白鹭掠过,迎着夕阳远去,留下漂亮的剪影。
然而在未改造之前,无论是华阳湖,还是蔡白湿地公园,周边都曾聚集了大量禽畜养殖场以及化工、电镀、洗水漂染等企业,河水发黑发臭,农田大片丢荒,是村民口中的“龙须沟”。
从“龙须沟”到“美丽家乡”,水乡这两个湿地公园的蝶变,是水乡治水的生动实践。水乡治水并不是一般的“就水而水”,而是打破过去的“碎片化”治理模式,集中力量“一盘棋”治水。水乡坚持系统观念,将水污染治理、产业转型升级、水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示范有机结合,科学系统精准推进治水工作,形成“攥指成拳、协同发力”的良治局面。
水乡具有良好的生态文化优势,水生态资源丰富,岭南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岭南渔米之乡,也是国家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做好水文章,大有可为。
科学治水,重现美丽生态画卷
迎着晨光微熹,环绕麻涌镇华阳湖,或骑行、或慢跑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华阳湖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齐飞的美不胜收画面映入眼帘,游玩其间,心情轻快愉悦。
游览美丽的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有谁想到,此处原来土地贫瘠,地势低洼,经常受潮水淹浸,加上受香蕉黄叶病影响,农民耕作积极性很低,出现大片弃耕抛荒现象,沿河两岸分布了数百个禽畜养殖场和数十间电镀漂染企业,河水常年受污染发黑发臭,水质基本为劣5类,是东莞的“龙须沟”。
改革开放初期,水乡大规模发展造纸、印染、电镀、水泥等产业,既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也让水乡地区一度比东莞其他区域更加富裕。这些产业虽然“见效快”,但规模小、效益少、高能耗、高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华阳湖位于四条主要河流的交汇处,地势低洼,经常受潮水淹浸,沿岸分布了上百个禽畜养殖场和几十家电镀、漂染企业,“臭水塘”、“龙须沟”成了河涌的代名词。
近十年,水乡以“统筹发展”为引领,采取“生态修复优先+淘汰落后产业+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的“华阳湖模式”,探索形成了生态保护优先、绿色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效绿色发展机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其中华阳湖生态治理案例荣登美丽中国先锋榜,获评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华阳湖及周边环境得到了大大提升,打造融休闲旅游、农耕体验、科普文化认知和城市生态功能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岭南水乡湿地旅游区,带动了旅游业的振兴,绘就村民幸福画卷。
聚焦治污,从源头解决难题
行走在北海仔河碧道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鸟飞翔……谁能想到,以前又黑又臭的北海仔河如今河水清澈、碧道蜿蜒,成为市民休闲玩乐的好去处,北海产业园也成为了中堂的三大核心引擎之一,谱写了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北海仔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是中堂镇水环境治理重点项目。中堂镇依据“全河段、全流域、全天候、生态修复”的治理原则,通过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补水活源、堤防整治、生态修复、智慧监控等建设内容,以防治水污染、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分步骤、系统地实施北海仔河全流域整治。
经过近两年的攻坚克难,北海仔河流域的水质于2020年底提前达到V类标准。近年来,中堂结合碧道建设、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继续巩固提升北海仔河流域综合整治成效,推动北海仔河治理成为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该河流域的原珠江特种纸业是一家经营了十几年的造纸企业,占地2万平方米,年产能约12万吨,废水日排量0.52万吨,根据“两高一低”企业整治与引退政策引导,获得5200万元关停补贴后,就地转型引进了莞乡粮油项目,打造现代化粮食加工基地,成为最早停产及转型的“两高一低”退出造纸企业。该企业从过去年产值约7900多万元的造纸业,跨越到日产300吨大米、年产值达到4亿元的粮食加工业,实现高层次、高质量、高价值的华丽转变。
造纸及纸制品行业是水乡不少镇街的重要产业支柱,以中堂镇为例子,目前,中堂镇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据悉,中堂镇通过实施造纸产业基地整治、推动减污降碳等措施,有效引导造纸企业绿色发展。目前,中堂造纸产业基地已基本完成造纸企业的整治、迁入、提升改造、淘汰退出等工作,依靠技改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中水回用率,废水排放量得到明显削减;依靠供热方式的改变,减少了废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水乡集中治理水环境,产城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相继出台了《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水乡聚焦源头,清退“两高一低”,坚持“有进有退”原则,投入17.1亿元引导“两高一低”企业全面退出,实施最严格的监管、最严谨的执法、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提出市场化模式、两高一低模式、多政策综合模式等全方位解决方案。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水乡地区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聚焦截污管网建设和河涌整治两个主战场,以“一年一镇一河涌”为目标整治内河涌,重点整治21条中小河流;推进建设9个污水处理厂和23个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站;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改造196家,关停取缔1187家。
值得一提的是,水乡以精准“分散式”截污控制源头,因地制宜,“分布式”治水重塑秀美水乡。以麻涌华阳湖为例子,华阳湖“印象水乡”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的污水处理系统设在地下一层,地上建设岭南建筑特色的生态观光亭进行覆盖,对园区内所有污水进行统一收集、统一处理,使排水水质达到一级A类标准,实现污水处理循环系统与生态景观有机结合和统一,塑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乡风貌,再现了优美的岭南水乡田园风光。
【撰文】夏颖燕 张仕婷
【作者】 夏颖燕;张仕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凡十年 水乡答卷|科学治水,彰显岭南水乡文化底蕴 https://www.bxbdf.com/a/1693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