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主办的第二届合成生物学竞赛·创新赛决赛落幕。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含港澳)48所高校共80支队伍合计超400人线下参赛,参赛队伍数量较首届增长3倍,线上线下超421万人次观赛。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科创团队HUST-China团队蝉联金奖,获创新赛大奖(全场得分第一)以及最佳答辩奖(全场唯一)。

本次合成生物学竞赛由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等30家单位联合发起并支持。本届竞赛在常规赛道的基础上新增大设施赛-细菌博弈赛及大设施赛-蛋白设计赛,比赛形式新颖独特,将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公正、公开、赋能的赛场。合成生物学竞赛是中国发起的首个合成生物学竞赛活动,竞赛对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竞赛项目在未来有望发展成为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成果。

邓子新院士和张先恩教授为团队颁发创新赛大奖
参赛项目涵盖农业环境、工业、医疗健康三大领域,团队选题覆盖广泛,立意各有千秋。华中科技大学的“HUST-China”队设计了基于大肠杆菌的稀土元素富集回收系统,利用合成生物学对大肠杆菌进行合理改造,构建了效率高、成本低、吸附元素多样的稀土元素富集回收系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回收这些珍贵的资源,获得创新赛大奖。
本届大赛包揽第一的本科生团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启明学院,依托生命科学与技术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的iGEM竞赛团队(HUST-China)。这支队伍已走过10余年的光阴,团队最初旨在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并多次摘得国际金奖和单项最佳提名奖,后续为提升项目竞争力和队员创新创业能力,陆续参与合成生物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以及国创年会、互联网+和挑战杯等双创竞赛,多次获得大赛金奖等优异成绩。
与此同时,团队还以全本科生身份为作者在BMC Biology、ACS Synthetic Biology、Acta Biomaterialia等国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

学科竞赛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团队所依托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过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创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与世界优秀生命学子交流学习,使创新基地成为本科生提升能力素养和拓展学术视野的乐园。学院本科生每年获省级以上各类国内外学科竞赛奖项100余人次,发表SCI科研论文20余篇,近几年共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全国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6金8银,iGEM、BIOMOD等顶级国际学科竞赛10金7银。
坚持“尚人文、厚基础、强实践、重交叉、促交流”的培养特色,华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围绕生命科学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设置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5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学院还获批“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等拔尖人才选拔培养试点,探索“一制三化”本硕博衔接培养,不断开拓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竞赛过程中,创新的思维、不懈的努力和精诚的合作是能够克服各种挑战制胜的法宝。未来,期待更多华科大学子走进赛场,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在“双创”实践中展现朝气蓬勃的创新活力、敢闯会创的锐气志气、勇攀高峰的责任担当!
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官微、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官网、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再度“夺金”!包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团队征战国家级赛事,表现亮眼-华中科技大学所有学院 https://www.bxbdf.com/a/1552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