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在火车上铺整整住上五年,你愿意吗?
恐怕这时候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这种不符合人体力学的铺位,怎么可能住上五年?
但是,还真的有人能做到。
那我们换一种询问方式:三平米左右的空间,在上海市中心一晚仅需35,你住吗?
这个问题不需要有答案。
因为答案,已经显现出来了。

胶囊旅馆,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租住方式。
开一家火一家,火一家满一家。
宁要胶囊旅馆一张床,不要老家一套房的戏言,在如今的社会中,正在慢慢成真。

进门是床,出门上班。
几年前,还被网友视为“网红产品”的胶囊旅馆,为何近年来会成为年轻人的租房首选?

下面,给大家讲两个关于胶囊旅馆,截然不同的故事。
01
1979年,世界上的第一家胶囊旅馆开业了。
开业的地点,在日本的大阪。
提到这个时间,大家也都知道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还是日本飞速发展的时代。

而经济的腾飞,必然会给全社会带来各式各样的经济红利。
但是土地面积的狭小,也必然会限制经济的发展。
如果大家还对这个概念不清晰的话,可以参考一下我国早年间的香港电影中,曾频繁出现的筒子楼和贫民窟。
因为涉及到陆地面积,所以这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出现这种情况,谁都无力打破困局。

不过,针对此种现象,日本还是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应对。
胶囊旅馆,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相较于其他的住所,胶囊旅馆可谓是将土地面积利用到了极限。
比如,30平米的面积。
如果装修成一家正常的旅馆。
最多最多,能装成三个小房间。

但是如果换成胶囊旅馆呢?
一张床是一间房,房间还能装成上下层。
这样算来,一间30平米的房间,20个“胶囊 ”是没有问题的。
在房间上,是正常旅馆的7倍左右。
在容纳人数上,也是正常旅客的3倍多。

为什么说是“旅客”,而非“租户”呢?
因为胶囊旅馆,最初,就是为了旅游业而生的。
众所周知,日本的旅游业,曾一度是这个国家的支柱产业。
尤其一到每年的4月份,樱花开放,落英缤纷,全世界的游客会瞬间挤满日本的樱花景区。
这个季节的酒店和民宿,又昂贵又难订。
但是游客嘛,来玩肯定不会把时间完全浪费在住处。
这个时候,胶囊旅馆的横空出世,就成了游客们的最优选择。
很多时候,胶囊旅馆会和洗浴中心打包开业。

游客们在享受完日本独特的温泉,和别具一格的日餐后,便可以来到这个小格子间里美美的睡上一觉。
格子间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可以装行礼和衣物的嵌入式柜子,隐蔽的插线口,可以上锁的门,以及隐私性极高的遮光帘,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在方便度上,都大受好评。
而这种方便快捷的“旅馆”,第一次现身于我国,是在2011年。
相较其曾在国外旅游业中的大放异彩,胶囊旅馆在我国,倒是有了另外的功能。
刚开始,胶囊旅馆的确盛行于各大景区之中。
而后,一些一线城市的写字楼中,也出现了一排排的“太空舱”。
没错,这种外表炫酷、内里狭小的“格子间”,在中国,有了自己的名字——太空舱。
因为私密性高,休息又舒适方便,这种休息空间被很多企业员工作为午休的最佳选择。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胶囊旅馆的作用便更大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故事了。
02
2021年,有记者暗访了一家位于上海的胶囊旅馆。
上海这个地方的消费,大家也知道,素被网友称为“用的是不同汇率的人民币”。

不久前,一个5平米的出租屋还上过热搜。
而这5平米,每月的租金,是1300元。
这很离谱。
不管是这间房、这间房的房东、还有房租都很离谱。

但是,就是在这样寸土寸金的上海,一些租客们却可以找到一天35元的旅馆。
这些,就是隐藏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胶囊旅馆。
一个大学宿舍大小的房间内,居然整整摆放了两排、十几个太空舱。
不,这已经不能称作“太空舱”了。
这只能算是降级版的学生宿舍。

除了十几个人共用的公共区域外,住所内,中间只留了一道供人走路的狭窄过道,目测堪堪过半米。
如果说,刚刚被引进国内的胶囊旅馆还是带有太空舱概念的“豪华大床”的话,那么这些便宜的“房间”,也只是一张带有床帘的床铺而已。
在记者暗访过这些地方之后,他们也通知了消防等部门来检查了一下,这些胶囊旅馆的防火之类的安全隐患。

结果就是:全是隐患。
不仅店家拿不出任何除了营业许可证之外的证件外。
消防部门还发现,旅馆的消防栓,早就被堵上了。
而且这个狭窄的住所之内,有非常大的着火隐患。

每个床铺中都有电源插座,而床与床之间又挨得这么近。
一旦发生火情,那就是个连片烧。
那么住在这里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外卖小哥、环卫阿姨、写字楼的保洁员,以及能想到的,所有社会底层的打工人。
对这些人来说,住所无所谓什么安全隐患。
“便宜”始终是他们选择此处的唯一原因。

说起便宜这个话题,我们就不得不给大家算笔账了。
胶囊房间的定制,在网上随便一搜,就是一大堆。
定制的价格,相较正常民宿和旅馆的软硬装和精装,绝对是非常实惠的存在了。
一些比较好的,每平米600——800的定制价格。
也有差的,批发价格甚至可以压到两位数。

不管是便宜还是贵,一旦有租客住进去,即便一个月只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很快也能让商家回本了。
而对租客来说呢。
如此便宜的价格,就能在大城市给自己找一个安身之所,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而且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思想,越是在大的城市,越盛行。
如果没有意外和检查,那就是双方双赢的场面。
那么,相关部门的执法,是否是合法不合理的呢?
根据网上的新闻来看,近些年来,被取缔和限令整改的胶囊旅馆,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规则既然制定了,那就肯定有他存在的意义。
2014年4月,日本埼玉县川口市一家胶囊出租屋失火。

2015年2月,天津一家胶囊房失火,消防栓内无水可用。

2015年3月,武汉一家胶囊房因私接电源起火。

随便搜一下,就有很多关于胶囊旅馆起火的新闻。
足以说明,安全隐患,始终是存在于这种奇特房型之间的。
而追溯到更早些时候。
2011年,上海刚刚有第一家胶囊旅馆的时候,曾引起了模仿狂潮。
上海市消防局也曾就此现象,对相关商家发布过一份声明:
《关于对“胶囊舱”设备应用于旅馆等场所不予消防行政许可的通知》

说一个热知识,这已经是12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80后还是年轻人,90后拿不到手机,00后最大的也才11岁。
所以大家才会以为,这是不久前才盛行的网红产品。
那么说回最初的话题,年轻人为何从最初的跟风追捧,到如今将其视为了自己租房大业中的“拯救者”呢。
还是那两个字:便宜!

“租房降级”是现在相当火的一个词。
因为大家发现,曾经说买房贵,但是租起房子来,也挺贵的。
北山广深这些地方,工资水平高,承载了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
而这些地方的房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供不应求的。

供不应求,就会引发价格的上涨,这是大家中学就接触的知识了。
所以,网友的段子并非是空穴来风。
我给老板打工,老板给我发工资。
我的工资交给房东当房租。
房东拿我的房租去还房贷。
这一套下来,就相当于老板直接给房东打工,我还赚了。

虽然,不管在逻辑上,还是精神上,当代网友的状态都挺让人担心的,但是这种说法也并非没有道理。
如果将自己工资的一半,甚至一大半用来付房租,那这个班,上着也没啥意义了。
在此基础上,大家想了许多办法。
比如,合租。
两个人、三个人租一套房子,房费均摊。
再比如,找个离家近的工作,家吃家住。
要不然,咬咬牙,买个房,背上几十年的房贷。
以最低的成本做最高回报的事,始终都是赚钱的真谛。
亘古如此。
03
而此时“胶囊旅馆”的横空出世,不得不说,这也算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其实,除了不时有不合规的胶囊旅店被取缔外,市场上也有很多“高大上”的胶囊房。
也就是传说中的太空舱。
有房有床,有桌有椅,内部的装修布局一点都不比一般的旅店差。
想必,胶囊旅店脏小差的情况,在社会的发展中,也能逐渐在人民的智慧下,得以解决。
非常值得一说的是,在胶囊旅店的发源地——日本。
如今这里对胶囊的应用,也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
例如,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
因为严重的经济泡沫,发展逐渐停滞,甚至滞后。
而日本国内的人文和社会制度,也带给了工作者们更高的要求。
比如加班。
胶囊房间,就是日本为广大的加班族研发的休息神器。
所以,在国内的午休胶囊出来后,也有不少人直言:
在加班和工作上,或许中国就是下一个日本。

这种说法就有点偏颇了。
众所周知,日本除了胶囊旅馆外,还有很多“住所”。
比如网吧。
日本的网吧很有特色,可以打游戏,可以睡觉,也可以在里面吃饭、玩耍、看漫画。
就像一个小的家。
有一些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人,被称为“网吧难民”。

除此之外,提到日本,一瞬间,大家还能想起很多由此诞生的名词。
宅男、废宅、蛰居族、啃老族。

一个小小的国家,1.26亿的人口,这里的很多人,是看不到未来的。
大家经常能看到新闻,比如:
日本一男子蛰居家中27年未出门。
日本一百万人消失。
日本蛰居人的真实生活,50岁依然拒绝社交。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人逐渐变成了一个难题。
因为加入这场大军的人,正在越来越多。
将自己缩在小小格子间里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样一对比下来,中国是不是就好多了。
虽然偶尔也能听到某些人家里蹲几十年的故事。
但是在新闻板块,这可是罕见的话题。
就连曾经闻名全国的“三和大神”,就算没什么追求,也依然也要做工维持生活。

中国的胶囊旅馆,虽然也是很多人无奈的选择。
但是他们依然在追求更好的选择。
这个世界上,虽然很多事看起来是消极的,实际上也确实是消极的。
但是依然有人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不是嘛。
文: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上海市中心住一晚仅需35元,空间3平米,这种租房方式正火遍全国-上海市中心一个月房租多少钱 https://www.bxbdf.com/a/1511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