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路板上,布满了形形色色的各种电阻,有直插式的,有贴片的,精度低的,精度高的等等……,不一而足。
咱们这篇文章,不介绍直插电阻中如何区分色环对应的含义。

能一眼读出它对应的阻值吗?
也不介绍贴片电阻的设计工艺:究竟什么是绕线电阻,什么是碳膜电阻,水泥电阻怎么做的。

知道它们的工艺吗?
还不会解释电阻的标称阻值是多少,为什么常用电阻的阻值是4.7K,而不是4K。

关于上面的问题,请学会使用百度,在网上随便一搜就会有大把的结论:它会告诉你色环电阻的各种颜色代表什么含义,EIA关于标称电阻阻值的划分。

咱们本篇文章,老李跟大家探讨下,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路设计者,究竟该如何设计、用好电阻。
有些知识需要记住,比如贴片电阻103代表的是1*10的3次方,当然真要忘记了也没关系,临到用的时候再查一下也来得及。

有些知识,知道个大概,在头脑中有个印象就行了,比如0603封装的电阻,额定功耗究竟是1/10 W,还是1/12 W,其实并不重要,只知道数量级,用的时候具体查下手册就行了。

对0603封装的电阻功耗有大概的印象,目的是什么呢?
因为这个印象会让你在做设计时,如果电阻采用0603封装,考虑功耗是否足够。
以上种种,都是电阻的各种知识点。
电阻的知识点,是属于“术”的范畴。

看到了这篇文章,表明你想要正确的使用好电阻。
老李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先多学习电阻的知识。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谚语同样可以用到咱们电路设计上来:不知道怎么用电阻,首要原因就是对电阻不了解。
学习电阻的知识,不仅仅是学习它的基础知识,而是涉及电阻相关的方方面面。
要有一颗对知识求贤若渴的心,要怀着好奇之心:为什么电阻常见的是4.7K而不是5K?贴片电阻阻值标识103和1002,都是10K,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可能一开始看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以,但看的多了,慢慢就会有一定的了解。
怀着疑问和好奇去查资料,就能学习的多。慢慢的逐渐积累,就能逐渐掌握电阻的相关知识,可以做到“胸中有物”。
掌握了电阻的知识点,如何去使用它,就属于“道”的范畴。

道,就是规律和方法。
具体到我们电路设计中来,有了电阻的知识,如何使用?比如,都是10K阻值的电阻,到底是用103还是1002?
这就需要掌握规律和方法:具体到设计中来,就是在什么场景下用什么样的电阻。
什么场景下用什么样的电阻,这句话比较拗口。老李举几个例子。
场景1:某个电阻的作用就是板内芯片的上拉电阻,提供上电或默认初始态为逻辑1的。同时接入的芯片引脚,能容纳的电流范围比较宽,不用特别考虑灌电流等因素的影响。
那么这个上拉电阻,是4.7K,还是10K,都可以,随你选。这时要考虑的,就是整个设计中阻值的尽量归一,减少电阻的种类。
场景2:某个上拉电阻用在电路板与背板的插拔部分,而对应的电平缓冲芯片,又对其逻辑电平的翻转电流有影响。
此时这个上拉电阻是选择4.7K,还是10K,就必须要考虑输入、输出电流造成的影响,10K时上拉电流是否过小。
场景3:某个电阻用在AD芯片的采样电路上面,是AD的采样电阻,它的精度关系到采样电压的准确程度。
那么这个电阻,就不能用普通精度的电阻,而必须用高精密的电阻。
场景4:上面的采样电阻,它工作的环境温度温差很大,冷的时候到零下10度,热的时候是60度。
这样一来这个电阻的选择,不仅仅是要高精度,还必须要温度特性好,温漂小。
知道在高精度的设计场景下用高精度的电阻,在大功耗的设计场景下用大功率的电阻。这就是掌握住了规律和方法。
在设计中选用电阻的时候,铭记三个“什么”:要明白这个电阻要干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自己为什么这样用。就知道怎么去正确的使用电阻了。

不定期讲解电子干货,分享科技大事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电阻使用中的道与术-电阻用法讲解视频 https://www.bxbdf.com/a/1467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