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希望建一座老北京文化园,并将紫檀制的城门作品放在里面给民众展示,打造北京的文化新名片。”中国侨商联合会荣誉会长、富华国际集团董事局ZX陈丽华对紫檀的喜爱,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展露无遗。
陈丽华1980年离开北京去香港发展,1986年回到内地后,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紫檀博物馆。图为陈丽华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陈丽华说,“从香港回到北京,我办了紫檀家具厂,当时北京要举办亚运会,我很想为亚运做点事,于是就向北京市政府提出做一个紫檀木的雕龙屏风,给亚运会官方用于接待外宾使用。”图为陈丽华女士畅谈她的紫檀人生。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单士元和王世襄、朱家溍三位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于是去陈丽华的仓库中做鉴定。“打开库房门的一瞬间,几位专家被库房中紫檀木存量给惊到了,他们看了我要捐的紫檀屏风,非常激动,并支持我用紫檀复制故宫文物。”图为陈丽华女士畅谈她的紫檀人生。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三位老先生的肯定,对于陈丽华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同时更加坚定了她要从事紫檀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陈丽华亲自去故宫把每一个库房和文物的尺寸都仔细研究和测量了一遍。
“有时候没有尺子,我就拿着头发丝来量,目的就是为了用紫檀复制这些文物的时候,能做到丝毫不差,百分百还原。”陈丽华说到这里,目光执着而坚定。图为陈丽华女士与记者交流。
2008年至2016年,陈丽华团队在这8年的时间里,用紫檀木以10:1的比例打造复制了老北京“里九外七”共16座老城门和10座角楼。
据陈丽华介绍,截至2021年,她和她的团队已经做了2万余件紫檀作品,在北京的中国紫檀博物馆中展出了990余件。2019年,她还在珠海开了中国紫檀博物馆横琴分馆。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陈丽华说:“我总觉得要留下一些东西,与其留钱给后人,不如把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留给后人,因为这是一种传承。”她很欣慰,家人也都认为这很有意义,非常支持她。图为北京紫檀文化基金会理事长迟重瑞先生讲述紫檀魅力。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北京紫檀文化基金会理事长迟重瑞先生带领记者参观中国紫檀博物馆领略紫檀魅力。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以“匠心”传承文化 陈丽华的紫檀故事-陈丽华老师紫檀博物馆 https://www.bxbdf.com/a/1462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