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故事 第一章 考中进士-包拯考了几次科举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县(今安徽合肥)一个高级官员的家庭里。父亲包令仪,字肃之,官居朝散大夫,员外郎,管理国家的山泽苑林。包拯小时候,不挑吃穿,严守父教,勤奋读书。乡试中,名列前茅,但他仍然谦虚谨慎,尊重师长,团结学友,受到了人们的赞扬和好评。

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朝廷举行全国性的科举考试,包拯辞别父母,来到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这一年的三月,汴京的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尤其是城里的大相国寺和玉津园,金明池等皇家御园(北宋制度:皇家园林清明节前后对外定期开放,供老百姓游玩),更是人山人海,非常热闹。但是包拯来到京城后,无暇留恋美景,就在远离闹市的一个客栈住下来,专心读书,准备应考。

包拯的故事 第一章 考中进士-包拯考了几次科举

过几天后,考试开始了,包拯稳定发挥,场场谨慎,考完最后一场后,他走出考场,心想:来京城这么久了,还没有看看这里的风景和人文世俗呢!于是他准备在放榜之前,好好在京城逛逛。

第二天清晨,包拯一看天气不错,就向大相国寺走去。

大相国寺是京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修建于北齐天宝六年(公元555年),之前的名字叫大建国寺,唐朝的时候改名相国寺。宋太宗时期又加以扩建,命名大相国寺。这是北宋时期的一座非常有名的寺院,正殿高大如山,走廊伸展犹如飞鸟的翅膀,金碧辉煌,云霞失容。寺院可容纳约一万人居住,寺院外侧形成一个大集市,每月开放五次,包拯当日来的时候,正好赶上集市开放,有卖唱的,玩杂耍的,算卦的,跑江湖卖艺的,各种叫卖声混成一片。

包拯的故事 第一章 考中进士-包拯考了几次科举

包拯从市场穿过,来到大相国寺,先参拜了大雄宝殿,然后去看了五百罗汉,之后又去看了寺院的壁画。他感叹大相国寺的繁华景象之余,决定放榜之前,好好看看京城的其他景致。

包拯的故事 第一章 考中进士-包拯考了几次科举

过了大约一个月,放榜的日子到了,包拯考试成绩很好,但是由于没有在考试结束后,去拜访京城的达官贵人,也没有疏通关节,虽然中了进士,但是名次比较靠后,而那些比较“懂事”的举子,留在京城的翰林院,而包拯被分到了比较偏远的江西建昌县(今江西永修县)当县令。

去不去建昌上任呢?包拯心里比较矛盾。这时,包拯家里来了人,找到包拯后,包拯得知父亲病重,想到父亲一生为官清廉,但是屡遭排挤和打压,赋闲在家后,心情抑郁,加重了原有的病情。包拯思来想去,决定先回家侍奉父亲,就向朝廷请假,日夜兼程回老家去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包拯的故事 第一章 考中进士-包拯考了几次科举 https://www.bxbdf.com/a/146242.shtml

上一篇 2023-08-04 15:08:48
下一篇 2023-08-04 15:10:00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