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看一帖,就跟了那一句话,系统机器人说评论很精彩,我就点自动转发了。今一看,居然有80阅读量了,随口一说,居然比有时费心写的长文“成绩”还好呢,意外哈!
既然提到上述三位作家,作为读者,我正好也有些话要说,趁这“东风”,再聊一下哈。我只谈喜好,不评估,所谓重估低估,其实并不关心哈。进餐馆点个菜,只看它好不好吃,至于它是不是道名菜,其实只作谈资,并不在味口哈。那就逐个去说说。
我读余秋雨,应是高中时,《文化苦旅》正热,文学爱好者,自然不敢过,一读上瘾,折服。又买了《山居笔记》,每篇不放过。对于学生说,既长见识,又能从中学习提高写作能力。后又看一些批评余秋雨的文章,特别是指出一些这样那样的“硬伤”,说得也蛮有道理。年轻人嘛,易受影响,不觉就对余秋雨减了几分佩服,仍然觉得余秋雨是好作家,但不再那么高大上了。随着年岁大了,看得更多了,又渐渐回归当初,偶有重读,似乎并没有受之前读到的批评文字的影响,反而又重新“迷恋”起余秋雨的文字来,而对于那些“批评”,反而想不起来了。

我读王小波,一读《黄金时代》,迷恋至今,没有变过。《黄金时代》读过多遍了,喜欢上王小波后,全集都买了,不过还没全看哈。喜欢的作家,买了不少全集,准全集,不过哪有那么多时间呢?这是只能遗憾的事!

王朔的文集还是全集在我的购物车里放了好久了,你说我是喜欢呢?还是不喜欢呢?王朔从一开始就有争议的,读过一些他的小说,谈不上多喜欢。最近读了他一些非小说类的文字,忽然就“喜欢”了起来,又想有时间要重读一下小说。没有对错,只是人在不同年龄,对人和事,包括文学爱好者对文学作品,会有不同感悟吧!购物车的的全集,何时能入家门,也不是我说了算,家中“废”书成灾,我还得看家中重要反对派(悍妻也)的脸色呢!

还说我自己,年轻时心高气傲,只想读最好的作品,当然也是最有名气的作家和作品。看一些荐读家,也劝人们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作品上面,我曾经也深信不疑。但实际上,我们没办法不读各种各样的文字,水平高也好,水平低也罢,都要读,这是没法子的事。不过,从营养学来说,光吃山珍海味,光吃好菜肯定是不对的,普通菜你不但得吃,而且还得多吃,甚至“坏”(可不是变质变味的坏)菜,你也得吃。其实文字背后是人,文字不过是个载体,透过文字去看人,就算普通人,有时也能引我驻足观看呢,有时还能引起我深入研究的兴趣呢。我们又怎能眼睛只向上,而不顾中,不顾下呢?何况以上三位作家,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作家靠作品说话,喜欢你就去读,又何必去管他们在文坛的地位,又何必去管他伯是不是被重估了或者被低估了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也谈“三个被严重高估的作家”:余秋雨,王小波,王朔-余秋雨饱受争议 https://www.bxbdf.com/a/1451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