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王朔 朔爷-王朔被称为

王朔,可能现在的孩子对他不熟悉,没什么感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文学界和演艺圈,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我还记得王朔十多年前刚复出的样子。胖了些,嘴巴还是那么利索,说话还是那么直爽、毫不留情。我喜欢王朔的真性情,虽然他的一些话,一些观点,我也不是很赞同,但一点也不影响我喜欢他。人无完人嘛,也没有谁说的话一定得全都对,圣人也办不到。很多人批评王朔就喜欢抓住他的某一句话不放,我觉得没有道理。这让我想起了高中时代,班上有的人就喜欢抓我的某一句话来做文章,抬高自己,惹人讨厌。

第一次认识王朔,不是通过他的小说,是看到他的一篇文章——《回忆梁左》。那个时候,课本上学的散文要么是比较煽情的,要么是鲁迅先生那一路的——看不懂的,看到这篇散文,我觉得很喜欢,没有刻意煽情,也不深奥容易看懂。那个时候,因为喜欢看情景喜剧,诸如《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所以比较了解梁左,知道他是个编剧,梁天的哥哥。还写了很多相声台词,姜昆很多春晚相声就是他写的。知道了王朔这个名字之后就在网上搜索了他的信息,知道个大概。直到后来郭敬明、韩寒崛起,大闹文坛,王朔也复出,我开始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王朔。

现在看来,王朔对前面二位的评价还是很准确的,王朔说他没看郭敬明的作品,说他是“小偷”,为了粉丝不道歉很可笑。事隔多年,郭敬明为了电影卖座终究道了歉。当年威名赫赫,作为无数青少年文学偶像的韩寒在文坛销声匿迹,搞起来电影。特别是王朔对白岩松的评价,一针见血,实为不刊之论。

很多人看不惯王朔,说他狂,其实语言行动上狂的人未必真狂妄,更多的是真性情,像王朔,像李敖。反而是那些伪君子,假道学,表面上谦逊有礼,内心其实看不起别人,觉得高人一等,这才是真正的狂妄自大。王朔可以为新人出头,可以为穷孩子捐钱,我觉得这是爷们儿,正如李敖为慰安妇义卖藏品捐钱,都是真性情。

也有人说,王朔及其那一圈的大院子弟是吃父母的饭,砸父母的锅,我不以为然。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殊性,生活在其中的人必受影响,批判它本来是没有错的,批判是为了警示,避免再次发生,如父母对孩子的粗暴行为,难道不应该批判吗?而文学作品就是为了批判和揭露时代的问题为任务,这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的作品说到底都是写我们自己,你不可能跳脱你生活的那片土壤,那个社会,文学作品终究还是要让时间说话,群众说话,而不是几个专家来定义好坏,在历史的车轮下,这些好的坏的评论都会被碾得粉碎。九十年代后期,王朔的作品被定义为痞子文学,被学术界某些人打压,愤而出走国外。无独有偶,当年王小波的作品也被说成是痞子文学,在国内进不了文学圈,只是在台湾拿了个联合报文学奖。据此,说明了文学圈的一些问题,口味问题,影响持续到了今天。

所以,作品的问题应该交给时间,能够获得大众认可的,才是好作品,就像郑渊洁老先生的作品,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带来了欢乐,比起那些到处拿奖,四处签售,选入课本的作品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联系最近的小学数学教材插图事件,某些圈子,可见一斑;其中问题,由来已久!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不因文废人,也不因人废文,作品和作家应该分开看待,很多大作家可能人品很差,如奈保尔,但是,文学作品有足够价值还是应该阅读的,这才是理智和聪明的做法。对于王朔,他的人和文我都喜欢,都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说说王朔 朔爷-王朔被称为 https://www.bxbdf.com/a/145114.shtml

上一篇 2023-08-03 00:03:30
下一篇 2023-08-03 00:21:08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