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养牛产业“犇”起来-黔西养牛场

原创 黔西南日报 中国黔西南

每逢周二,万屯镇万屯大牲畜交易市场就热闹起来了,健硕的本地小黄牛、西蒙达尔、安格斯等肉牛品种应有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聚集在这里,挑选、谈价、交易,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作为农业农村部定点牲畜市场,也是贵州省五大牲畜市场之一,万屯大牲畜交易市场极大汇集了优质牛源,一些云南、重庆、河南、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的客商也闻讯赶来选购优良牲畜,每周二“牛马交易日”的日交易量约2600头,交易金额约4000万元,年交易额可达22亿元。

为整合更多优势资源,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万屯镇健全肉牛“产业链”,打造合作社标准化作业样本。现有合作社不断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在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利用土地及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种草产业,推进养牛产业,合作社社员在养牛的同时自发种植牧草,并将种植养殖交易量、资金流等信息及时反馈合作社,使合作社模式下的肉牛产业的平稳发展和整体规模的调控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万屯镇还不断完善良种繁育技术与科技服务体系、疫病防控体系,集成高效易于推广的粪污处理工艺,环境友好与产业协调发展,建成贵州最大的生态肉牛养殖基地、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合作社社员自觉补链、强链,使种植和养殖之间的关系得到衔接和平衡,进而形成了以‘种—养—加—销—娱’一体化的肉牛全产业链模式,振兴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黔西南:养牛产业“犇”起来-黔西养牛场

给农户讲解养牛技术

“我是村里养牛合作社的成员之一,家门口就有个牛市,我养牛的同时,也做牛的买卖,一年收入有20万元左右。”作为种草养殖大户,万屯镇海丰村村民张佐刚因为养牛,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据介绍,万屯镇采用“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组、一组带一片”的模式组建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肉牛产业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并将懂技术、懂市场、能管理的村组干部和养殖大户等吸纳至合作社,带领养殖户按照行业技术规范、企业养殖标准,实行统一圈舍、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灭病、统一饲料配方、统一收购、分户养殖,形成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农户抓育肥的联动机制,使得合作社的肉牛养殖更加标准化、精准化、现代化。

“力争2022年底培育省级标准示范合作社1至2家,2023年底培育具备申报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条件的合作社1至2家。”万屯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陈明龙说。

作为义龙新区“六方合作(县级业务主管部门+银行+保险公司+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龙头企业或养殖大户)”模式的试点村,顶效街道查白村立足自身优势,举全村之力,集各方资源,坚持把牛产业作为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之一,持续做大做强全村牛产业。

“六方合作”协议由业务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和政策服务,乡镇政府负责做好政策落实,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村两委负责监督养殖动态,龙头企业负责带动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及牛源保供与产销对接。

黔西南:养牛产业“犇”起来-黔西养牛场

赵银健正在给牛喂食

“‘六方合作’协议给我们这些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我也是实际受益人,我今年养了27头。”养牛大户赵银健说。

除了大户带小户,干部带头干也是义龙新区发展种草养牛产业的一个措施。查白村副支书刘正刚,自从新区出台发展种草养牛优惠政策以来,为了鼓励村里群众抓住产业发展机遇他以身作则,种植牧草,养了30头牛,加入到种草养牛的产业大军中来。

据了解,查白村有10个村民小组,种草养牛一直以来都是查白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通过“六方合作”试点实施,查白村肉牛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养牛户有258户,10头以上大户100多家,现有存栏2367头。

黔西南:养牛产业“犇”起来-黔西养牛场

航拍查白村

兴义市农业农村局派驻查白村工作员周贵介绍:“2022年到2023年我们的种草养牛产业有望实现三个翻一番,养牛的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3500头,牧草种植要翻一番,牧草面积从现在的600来亩到2022年底有1200亩以上,全村养牛户的收入要翻一番,在今年5000万元的基础上明年要突破上亿元。”

养牛致富奔小康,让养牛产业“犇”起来。我州结合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生产优势及发展潜力等因素,坚持相对集中、分散饲养相结合的原则,以义龙新区为肉牛产业发展核心区,打造全州肉牛产业发展亮点;以兴义市、兴仁市、安龙县、贞丰县为肉牛产业发展重点区,引领带动全州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晴隆县、普安县、册亨县、望谟县为肉牛产业发展潜力培育增长区,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培育适度规模家庭牧场,开展产业发展示范创建,不断提高肉牛饲养管理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培育品牌,增加效益,提振肉牛养殖从业者信心,稳步推进全州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州牛存栏50.69万头,增幅7.43%,出栏8.57万头,增幅2.45%,肉产量1.27万吨,增幅10.07%,增幅均排全省第一。现有肉牛规模养殖场59个,适度肉牛家庭牧场1620个,开展肉牛养殖“六方合作”示范创建11个村,今年基本建成肉牛规模场10个。

州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州牛羊专班副班长贺纛表示,我州重点推进肉牛适度家庭牧场建设,培育壮大肉牛产业经营主体,培养一批养殖专业能手,引领带动全州肉牛产业发展;着力推广义龙新区查白村“六方合作”肉牛养殖示范村创建模式,大养殖场带动小养殖场,小养殖场带动农户,农户连片养殖,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肉牛养殖发展格局,努力把我州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富民增收显著的乡村振兴支柱性产业。(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邓忠胜 图/罗小春 张懿)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姚廷婷 舒鹏倩 龙昱男

本期二审:魏浩然 彭原清

编务终审:查必芳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中国黔西南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www.qxnrb.com

官网:www.zgqxn.com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

原标题:《黔西南:养牛产业“犇”起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黔西南:养牛产业“犇”起来-黔西养牛场 https://www.bxbdf.com/a/144747.shtml

上一篇 2023-08-02 15:11:24
下一篇 2023-08-02 15:14:21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