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楼纯
今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发布了一份对于阿斯巴甜的调查报告,确认阿斯巴甜为2B类致癌物。许多无糖饮料中常用的阿斯巴甜再度引发关注和热议。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世卫报告:需要摄入大量阿斯巴甜才能满足致癌条件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IARC引用了对人类致癌的“证据有限”,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 2B组),JECFA则重申了40mg/kg体重的可接受每日摄入量。
不过JECFA的评估的数据表明没有足够的理由改变先前确定的阿斯巴甜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0-40毫克/公斤体重。因此,委员会重申,一个人每天的摄入量在这个限度内是安全的。例如,假设没有从其他食物来源摄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无糖软饮料,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9-14罐以上才能超过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
值得一提的是,与阿斯巴甜同在2B组的还有咖啡、泡菜、手机辐射和汽油等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和物质。
许多网友们纷纷表示:此前的传闻果然是“不谈剂量谈毒性”。

紧跟热点,元气森林换上新包装
“阿斯巴甜”风波袭来之后,元气森林一度“行动迅速”。此前阿斯巴甜的争议刚出之时,元气森林便在微博“官宣”,其全线产品并未用阿斯巴甜。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近日在一些冰柜中我们看到元气森林饮料的包装上已经印上了“0阿斯巴甜”的字样,可谓是“紧跟时事”。
潮新闻记者曾向元气森林求证,得知元气森林产品中使用的是一种叫赤藓糖醇的代糖。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代糖可以分为人工合成代糖、天然代糖和糖醇类代糖三类。人工合成代糖主要是以化学方式合成,分别是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和纽甜;天然代糖是从植物中提取,市场上主要有甜菊糖与罗汉果糖两个品类;糖醇类代糖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得来,常见的有赤藓糖醇、木糖醇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部分企业因未标明“阿斯巴甜”被处罚
“阿斯巴甜”引来对于代糖安全性的热议,而一些企业因为未标明“阿斯巴甜”相关成分,被处罚了。
据天眼查,近期,美特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海淀分公司因食品标签配料表中阿斯巴甜未标注是否含有苯丙氨酸,被罚款1000元;桂林兰雨食品有限公司因生产的食品中添加了阿斯巴甜却未标明含苯丙氨酸,被罚款5000元;安徽唛口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粗粮锅巴未按规定标示为“阿斯巴甜(苯丙氨酸)”,被罚款8000元;南京多米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因产品未标注含有苯丙氨酸、营养成分表部分项目缺失,被罚款8万元。
据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阿斯巴甜应标注为: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阿斯巴甜进入人体后会分解出苯丙氨酸,不适用于苯丙酮尿症患者,因此需要标明。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化学)甜味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产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元气森林瓶身印上“0阿斯巴甜”?网友:确实没有,用的是赤藓糖醇-元气森林瓶子上那个字怎么念 https://www.bxbdf.com/a/1434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