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数学之神”凌乱的发型,迷离的眼神,手里提着馒头,怀里抱着矿泉水瓶,说话口吃羞涩。当你在街上看到这个不修边幅的男人时,根本想不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大数学之神”。这个貌不惊人的年轻小伙,曾让哈佛为他打破百年校规,只求他能入学,结果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拒绝,成为了北大的一名“普通老师”。这位“北大数学之神”究竟有何来头?他又是如何走上“成神之路”的呢?#华罗庚#“人不可貌相”“加油,欢迎来到北京大学!”前段时间,一段不到半分钟的采访视频已经上传,立刻在所有的视频网站“疯传”。视频采访对象名叫韦东奕,手提馒头和矿泉水,笑容腼腆,其貌不扬,简单地欢迎了广大学子。记者采访前本以为他只是个北大学生,没想到韦东奕竟是一个北大“王者”,脱口而出的北大助理教授身份和优秀成绩,令所有观众都大吃一惊。只看视频,大家很难将他跟印象中儒雅博学的大学教授联系在一起。在常人看来,韦东奕的样貌与气质更像是一位农民工,与北大的环境格格不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貌不惊人的年轻小伙,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什么叫“人不可貌相”。回顾韦东奕的一生,大家就会发现,他似乎就是为了数学而出生的。他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尤其是父亲,在山东建筑大学数学系任教多年,家中保存了为数众多与数学相关的书籍。韦东奕小时候好奇心旺盛,经常翻看这些常人眼中“高深莫测”的数学书。当他上小学一年级时,偶然翻开了一本《华罗庚数学学校》,里面仿佛是另一个新奇而未知的世界,瞬间抓住了韦东奕的全部兴趣。他自此正式开启了“数学之门”,并一发不可收拾,当他的同龄人还在为几道加减乘除算不出来而烦恼时,韦东奕已经在满是数学难题的海洋中遨游得越来越远了。不过,韦东奕人生中第一次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数学天分,还是在14岁上初二那一年。由于数学成绩一直十分优异,韦东奕被山师附中的奥数训练队发掘,提前加入了这支队伍。当时负责指导韦东奕的奥数教练名叫张永华,刚刚与韦东奕接触了一段时间,就被这个少年的天赋惊得合不拢嘴。后来到了真正的竞赛中,有一道难题连国家奥数训练队的教练们都难住了,足足用了3个小时的时间才解答出来,而韦东奕已经提前一个小时得出了正确答案。一个做题能比教练都快的学生是什么概念?奥术训练队上下都被惊动了,他的教练更是如获至宝,竭尽全力培养这个学生。在奥术训练队的大力栽培下,韦东奕在2007年10月经过层层选拔,以第三名的好成绩拿到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的入场券。这场竞赛将在一年后的西班牙马德里举行,而这场国际性赛事,即将成为了韦东奕“秀翻全场”的舞台。“成神之路”作为“北大数学之神”的韦东奕,年少时有多强呢?年仅16岁的他,在2008年7月举办的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上,以满分斩获了金牌。当时与他展开竞争的,是全世界500多名顶级选手,每一个都是难得一见的数学天才。据韦东奕回忆,竞赛现场,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500多名选手全都坐在同一个大考场中,一共要进行两天竞赛,选手们需要在规定的4个小时时间内完成3道大题。也就是说,竞赛一共有6个大题,而韦东奕全部做对,拿到了满分。这个满分,也是中国奥数集训史上的唯一一个满分。韦东奕并不满足,他决定再进一步,继续挑战,于是在一年后参加了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并再次以满分斩获金牌。对韦东奕来说,这一次的竞赛与上一次比起来有些不同,因为这次受邀参加解题,有一位数学竞赛史传奇人物陶哲轩。陶哲轩7岁自学微积分,12岁就成为了国际奥数金牌,在这次受邀参加解题时,面对那道压轴难题,足足用了7个小时才将其解开。而这一年还在读高二的韦东奕在竞赛中,却只用了一个小时就解开了。光是这一点,就让陶哲轩这位传奇人物也称赞不已了。按理说,连续两届竞赛都拿到金牌,韦东奕就该乘胜追击,继续参加第三届才对。但是韦东奕不想去了,因为他觉得国际奥数竞赛也就那样,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挑战性了。据说,韦东奕加入奥数国家队之后,曾有一位上海大学的老教授想要测试一下学生们的水平,于是就从美国学术月刊上找了一道训练题。大部分学生都采用了固有的图论证法进行解答,但韦东奕却“独辟蹊径”,选用了一种自然又优雅的解法,只用了一下极端分析,便轻松解答了问题。那位上大教授至今都忘不了这件事,他将韦东奕当时采用的方法称之为“韦方法”,直到现在,他仍不厌其烦地将这个方法教给刚入门的学生。有如此傲人的成绩,韦东奕在高中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成为了北大数学学院的一员。相传,北大数学学院遍地天才和怪才,被人称之为北大“四大疯人院之首”。而韦东奕也变成了其中独一无二的怪才,被同学们称之为“韦神”。甚至有位教授曾告诉自己的学生:“如果你们有不懂的问题尽管来问我,如果我也不会,那就让韦东奕来讲解。如果韦东奕也不会,那不用怀疑,这道题绝对出错了!”这样的“数学之神”,不光是让自己人崇拜不已,就连国外顶级的高校都注意到了他,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而韦东奕又会如何选择呢?一如既往的质朴作为“北大数学之神”的韦东奕,究竟有多强?因为他惊艳了整个国际奥数竞赛,竟然将哈佛大学吸引过来,想要与北京大学同时争抢这个人才。哈佛大学给出的态度极为诚恳,在大家都觉得韦东奕一定会答应时,他却毅然选择了拒绝,给出的理由是:“我不擅长英语。”哈佛大学依然想要争取他,甚至说出了:“只要韦东奕愿意来,我们可以免掉他的英语考试。”然而韦东奕还是拒绝了。他在北京大学读完了本科,又继续深造,只用3年半的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30岁时就成为了北大数学系的助理教授。韦东奕真正的“成名之战”,发生在大三那一年举办的“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上。这个竞赛与奥数比起来,似乎显得没那么有名,但在专门研究数学领域的人看来,这个竞赛一点也不比奥数竞赛差,堪称是水平最高、难度最大的大学数学竞赛。曾有媒体报道说,丘成桐数学竞赛不光出题特别难,出题的范围也极其广泛,光是附带的考试大纲就足足58本书,其中涵盖的内容是清华北大数学系教材的3倍,就算是开卷考书上的原题,考生都不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而令人没想到的是,韦东奕竟然真的把这58本书全部读完了,而且不是粗略地阅读,是专门钻研透了。在这次竞赛中,一举拿下了除代数外,“分析、几何、概率、应用”这4项奖金,以及个人全能金奖。不仅如此,韦东奕在比赛之余也没闲着,到他29岁时,已经发表了将近30篇论文,其中有一多半都发表在了国际一流期刊之上。他在论文中提到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2021年公布的“达摩院青橙奖”10位获奖者名单中,韦东奕赫然在列,与其他9位青年学生共同分享高达千万元的奖金。说到这里,可能大家很难相信,能有这样一大笔钱,为什么韦东奕日常还会以“农民工”的形象出门见人。事实上,韦东奕每个月的花销都不会超过300块钱。他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他的家庭肯定不缺钱。但是对于韦东奕来说,他的人生中只有数学能够吸引他。在日常生活中,韦东奕没有微信也没有微博,轻易不与人社交,在拿到那一大笔奖金后,曾有记者问他将会怎么处理这笔钱。韦东奕无所谓地回答说:“存银行。”当那段视频“疯转”全网后,韦东奕依然成为了全体网友们心中的“大神”,而这位大神的生活跟以前比起来,依旧没什么改变,一如既往的质朴。他依然喜欢午饭吃馒头,喝白开水,唯一的变化是他终于不用随处可见的塑料瓶装水,而是买了一个新的水杯。韦东奕是个当之无愧的“数学之神”,但他的“成神之路”并非生来就已经铺好。他能有如此的成就,与他的良好的家教,以及这么多年来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息息相关。世上哪有什么“成神之路”,只有能比普通人更加努力的天才而已。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回顾:“数学之神”韦东奕,毅然拒绝哈佛邀约,30岁成为北大教师-数学大神韦东奕简介图片 https://www.bxbdf.com/a/1432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