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法分子利用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的契机,冒充老师潜入班级微信群,打着“收材料学费”等幌子疯狂行骗!
警方提醒
不要轻易对外公布班级群
不要轻易拉人进群
不要轻信转账要求
如果“老师”突然在班级群里发言,尤其是在夜间,要求家长赶紧扫二维码缴款,请务必当心!应当及时与老师打电话核实,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反诈知识,不要随意拉陌生人入班级群。
防骗
简要案情
12日,大连市某初中班内近五十名家长被“假班主任”诈骗。
班内有个学生玩网络游戏
时
认识一个“
网友
说证明自己是学生就可以送游戏皮肤。
骗子提出将他拉到班级群内才能证明。
随后,骗子通过学生分享的班级群二维码入群,
之后冒充老师收取资料费每人400元。他
将微信和支付宝收款码发到群内,
班级家长进行转款。
有的家长私聊代替别的家长交费,
最多的交款3200元。
骗子是如何知道并进入班级群的?怎么实施诈骗?我们该如何预防识别呢?
别着急,跟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
骗子如何混入班级群?
1
以往的收费通知会以家长会或班会的形式面对面告诉家长,或者是让学生转告家长,这一情况正符合骗子实施诈骗的一个前提条件。
2
中小学生大多缺少警惕意识,思想无防备,同时骗子迎合年轻人玩游戏的心理,声称验证自己中小学生的身份就可以免费送皮肤,所谓的验证方式就是让学生把骗子拉进学校班级群来证明。
进群后如何伪装?
3
骗子进入群后,立刻伪装自己的身份并潜伏,通过群内聊天及备注信息判断群成员的身份,然后将老师的微信头像昵称复制到自己的微信号上,实现冒充老师的身份。
4
使用老师的口吻、以学校的名义向群内家长征收学习资料费用、补课费、托管费、学费等费用,并发出微信或支付宝的收款码,让家长扫码付款,同时把付款成功的截屏发到群里。
骗子的套路变化多端
师生、家长们
请做好以下三点!
不要轻易对外公布班级群!
不要轻易拉人入群!
不要轻信转账要求!
01
提高学生的反诈意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掉入骗子营造的陷阱中。
02
遇到需要收费的通知时应当及时与老师打电话核实,不要在微信中询问,跟你聊天的微信不一定是真老师。学校班主任加强群内管理,开启家长群中的群聊邀请确认功能,停用扫码进群的功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谨防中小学生将游戏好友拉入班级微信群,多名家长已被骗!-拉进游戏群 https://www.bxbdf.com/a/1384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