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游荡”了近一年的大佬马云回国了,有网友爆料称,在杭州文一路隧道中目击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创始人马云。



“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对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马云和校园长们讨论的是这个话题。他说,工业时代是知识驱动,知识的竞争;数字时代,是智慧驱动,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竞争,是领导力、担当力、责任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
马云不只一次公开表示,他的梦想是当一名乡村教师。
如今“激流投退”的他,还是那么关心教育问题,具有国际视野的他,是不是在担心什么。
曹德旺:中国学生只会考试!和马云一样,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捐 100 亿建大学曾引发关注。
按照曹德旺的最新期望,是想办一所综合型研究应用型一流大学,探索新型办学方式。至少在中国”独一无二“的法学。
对于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去送外卖,曹德旺认为,这跟他们在大学里没有学到东西有一定关系。
曹德旺说,国内读大学好像比国际上读大学轻松,反正四年混完就毕业了。” 欧美念大学负担很重的,很辛苦。我们读大学很轻松,毕业就可以去工作了,但是很遗憾你不会动手。”
对于一直流行的中国大学生热衷考公务员,曹德旺的观点就更尖锐了,他直接指出:是因为大学没有教会他们动手能力,公务员不要技术,只需要磨嘴皮就行了。

“毕业就考公务员,写得好讲得好就行,这是他擅长的。” 曹德旺称,如果年轻人考不上公务员,他们就会选择出国。如果出国去不了,他们就会选择送外卖,送快递。
为此,就这个问题,曹德旺请教了日本人,日本说他们有一个学校,是大学生与企业的桥梁。“大学生必须经过培训一年,再到企业。不然连招聘书都写不清楚。”
曹德旺还表示“美国人说中国的取士制度有问题,你什么东西都是通过考试来解决的,因此他只会考试,不会做工作。”

不可辩驳的是,中国教育一直注重均衡发展,学生的素质均值比较高,最终学生的差异不大,即使是最好的学生,一生的成就也就考试好。
这也是曹德旺等等励志改变教育的人士,观察到的普遍现象。
不少家长不喜欢拿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做比较,认为中西方国情不一样。社会、政治等环境因素,这里我们不做深度讨论,仅仅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常常距离真实世界很远。以至于学生常有“为什么学”的困惑。化学课上学了很多物质的化学式,学了配比化学方程,学会了看瓶瓶罐罐的小图,但是这与生活有什么关系?不知道。
另外,中国教育系统,并不鼓励特立独行。如果你资质过人,要么跳级、升班抢跑;要么要求你照顾大家的步调,做一样的事。并不会因为你有自己想探索的领域,就可以自己去探索。学会了就想去玩?不听课?门儿都没有。
相比之下,我们比较认可的认知是:大部分的西方国家教育从小就非常自由。
我们经常在自媒体上看到,一些华侨华裔的子女,只上半天课,剩下半天就自由活动。
一位在美访问学者说,她的女儿12岁,在美国小学读六年级。原来她女儿上的小学有四大主科,比重差不多,分别是:数学、语文(即英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其中科学按照主题探究世界,她女儿学习“水”已经学习了快一年,就一个小小的“水”,展开许多方面,从生活用水,到整个世界的水循环,还有与食物、工程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水,她女儿小学就已经知道了不少化学概念。
社会科学学什么呢?她们用一年的时间“绕世界一圈”。学习世界各大洲各国文明,前两个月刚刚学过中国,学习了中国古代各个王朝和皇帝,还有风俗和科技,这个月开始要学习非洲了,从气候、地理到各国文化。她们还要写自己对不同文化的观点。
看上去没用、但真正有用。这是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学习不是为了升学,而是从小建立未来科学家、工程师、创业企业家……的思维方式,从小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考之前,活在真空里。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对大世界没感觉,也不知道时代面临哪些问题,需要他们未来去做什么。
虽然我们在各种竞赛中领先,却茫然无措踏入职业选择,更别提在科技创新大爆炸的浪潮中,独占鳌头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一年后,马云终于回国了,他最担心的是这件事!曹德旺有同感!(马云回来没) https://www.bxbdf.com/a/1347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