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的哥哥》开播数日,霸占了近段时间的热搜。
歌声一响、画面一出,一些观众的DNA就动了。
以陈小春为首的大湾区哥哥,看上去外形犀利,实际上是每天都在养老的可爱憨憨。别人披荆斩棘,他们快乐摸鱼。闲来无事,就躺平、喝茶、到处闲逛,看看别人忙得怎么样。为组合取名的时候,几个人一合计:不如叫TVB。

这些晃晃悠悠的熟面孔,让观众如同在看一部TVB经典电视剧:韦小宝、laughing哥、唐僧、cool魔和林晓峰相识多年,一起上班。插科打诨、搞烂gag,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真的,这像极了从前TVB春秋鼎盛时的样子:有趣、真实,令人不住地发笑。

不止是俊男美女
5位大湾仔哥哥,都是从TVB摸爬滚打出来的。
应采儿曾戏称,陈小春和张智霖同框,像“在恶势力内部卧底数十年的大佬,和廉政公署的高级督察”。两个人站在那,眉头一皱,直接让人梦回TVB黄金时代。

内娱的选角大同小异,一眼望去,一水相似的俊男美女。TVB则不同。不一定要靓仔靓女,有特点也能出挑,最重要的,是让观众能相信这个角色。

陈小春,算不上传统意义的英俊潇洒,长得有特点、有味道,适合拍类型片。20多年前,刚演完山鸡哥的陈小春被选中,出演《鹿鼎记》中古灵精怪的韦小宝。反对的人不少。这是一部戏的男主角,门面担当,是不是找个靓仔更保险?
TVB执意:就用陈小春。
在金庸书中,韦小宝是个“反武侠”“反英雄”式的人物,一个不通武艺却又重情义的小无赖,阴差阳错间入宫,凭着急智巧变,享尽荣华富贵。陈小春和韦小宝一样,出身底层,当过工地小工,是在市井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与相貌端正的靓仔不同,毫无偶像包袱的陈小春,能紧紧抓住韦小宝“小市民”式的滑头。
小流氓,变叱咤红人,搞搞阵便当真。

欧阳震华等一众师奶杀手也称不上美型。几十年来,欧阳震华一直都是那副圆溜溜的样子,从《洗冤录》查到《法证先锋》,从穿古装查到穿白大褂。他跑了十年龙套才熬出头,依靠着亲和力和演技,塑造了许多有型角色。有一段时间,社长每次在电视上看到欧阳震华,都以为他要查案。

还有《鉴证实录》里饰演女法医聂宝言的陈慧珊。陈慧珊是美国波士顿学院传播理论毕业,刚开始是TVB英文台的新闻主播,被导演拉来拍戏。

轻松背下大段佶屈聱牙的专业台词,现场勘察尸体也不在话下。知识分子演知识分子,举手投足之间,就是那种精英范儿。

TVB在选角方面不拘一格,不需要科班出身,也不局限于戏路,只看一点——能不能拿捏住角色的气质。这位跟哥哥合照的余慕莲老师,可能很多人眼熟。她美吗?有人称她为TVB“著名丑女”。但,那又怎么样。她曾在《天龙八部》等多部古装剧饰演配角,在塑造小人物时,佘诗曼都不够她还原。

还有金牌绿叶马蹄露。
她专演“恶女”,像《皆大欢喜》里的百合,《鹿鼎记》里的假太后毛东珠。
小心眼、坏心肠、尖酸刻薄,让观众大为光火。就像容嬷嬷扮演者去菜市场买菜被嫌弃一样,马蹄露出席活动,也会被看过电视剧的观众嫌弃。
因为演绎出色,她拿下万千星辉贺台庆“最厌恶角色演绎大奖”。
这是TVB第一次为丑角颁奖。
不苛求演员的颜值,不避讳“丑角”,这才令TVB个中角色的丰富性不可企及。
当不同的面孔一起出现时,观众们看着电视,就觉得,“诶,这个大婶,很像我昨天在街市帮衬的老板娘;那个冷脸的凶演员,很像昨天骂我的臭领导。”
自然而然地,剧集与观众的距离也就拉近了。

一个巴掌拍不响
TVB的戏为什么好看?
答案很简单:演员好,戏好。TVB演员,是出了名的敬业,为了拍戏,什么都豁得出去。早前,TVB在抖音披露了一些演员的奉献精神:年轻视帝王浩信,不顾自己的靓仔样子,在演戏时演连甩自己19个耳光,看得人心惊肉跳。后来他成了被扇耳光专业户,整天被打,但没什么怨言。

《宫心记》杨怡有一场被红木板掌嘴的戏,也是真打,打到出血。

《反黑路人甲》里的蒋家雯,被活埋超过五分钟,之后还要保持脏兮兮的样子继续拍摄;

《大太监》里,饥饿难耐的萧正楠被迫吃泔水。一个鸡爪被人丢在肮脏的水洼里,他冲过去捡起来就是一顿狂啃。

作为老牌靓仔,陈豪的敬业程度也是出了名的。
演惯小配角,摸爬滚打十年的他,试过连拍几十个小时戏,中间只睡几个小时。
只有敬业,一个人才可能磨练出好演技。
去年陈豪参加TVB眼技挑战,一个眼神,就透露出满满的故事感。几秒钟的背后,是几十年的功夫。

演员足够好了,这部剧的质量也要足够好,要经得起推敲,才能打动观众。
近来内地的一些电视剧,在世界观上就有可商榷之处。比如,人设过于完美。男主角是讲“男德”的完美霸总,女主走“独立”路线。说要搞事业,但总是在和男主谈恋爱。
这样的电视剧,越拍越像童话故事。须知,人性是复杂的,欲望是流动的。
TVB的剧情并不服务于演员,也不会以完人的标准去要求角色,价值观往往是很多元的。回头看,不少老剧的设定,如果用今天的标准来审视,似乎犯了很大的错误。
像古天乐的《寻秦记》,一个特警队员坐时光机穿越回去,改变天下大势顺带谈了个恋爱。一男双女主——按现在的说法,他大概是个花心臭渣男。
妙的是,TVB并没有大刀阔斧删掉任何一条感情线,而是拍出了三人之间的挣扎与抉择,让“渣男”和爱人的故事变得有理可循。
有人在评论区直言:“这是我唯一可以接受的三角关系。”

再者说,好的剧本应该呈现出人物的复杂性,让角色从剪纸皮影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每逢有新戏就会让港股暴跌的郑少秋,他在《大时代》中饰演的丁蟹就让人恨得牙痒痒。
丁蟹是一个没读过书的人,靠努力获得了世俗的成功。但慢慢地,他沉浸在了金钱和欲望里,跟几个儿子在股票市场豪赌,失手杀害朋友,甚至囚禁爱人。
可悲、可恨、可怜,迷失在大时代里的丁蟹,令人扼腕。
每当评选TVB塑造得最好、最深入人心的角色,他总是上榜。

还有前面提到的《鉴证实录》,陈慧珊以一己之力带火了女法医这一工作。法医吴瑕正是在看完这部剧之后,决定投身相关事业。
这可能就是另一种维度的girl power吧。

快乐至高无上
TVB最经典的台词,相信莫过于“做人呢,最重要就是开心啦。”

《搜神记》里的好彩妹,常常把一句“笑口常开,好事自然来”挂在嘴边。
这也是TVB最擅长的:描摹普通人的生活,拍小人物笑对人生的故事。

普通人的烦恼很多:失业、减肥、买房、生病、工资低……但,烦恼再多,日子总得过下去。
《男亲女爱》里的余乐天,一个基层打工人,每天嘴上骂骂咧咧,时间一到就想收工。因为缺钱把几张信用卡轮流刷爆,发薪水的时间赶不上趟,就连吃饭都没钱买单,只能求助别人。
这就像是身为观众的你我,又惨又真实的社畜人生。

这也是为什么,TVB电视剧截图越来越多的被当做表情包使用——看见资本家的嘴脸,欠打;

人工不够高时,激情嘴硬。

嫌弃工作烦?请视帝黎耀祥代替发言:

失落时就干饭,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观众看文艺作品,大约就是在看人造的肥皂泡泡,这些泡泡,都是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投射。
看剧的过程,其实是期待在这些投射中获得些什么。也因此,TVB才那么让观众怀念。看职业剧《使徒行者》《律政强人》,感受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看情感剧《妙手仁心》,获得在现实中去爱与被爱的勇气,以及能让人维持一段亲密关系的力量;看生活肥皂剧《皆大欢喜》《男亲女爱》,在剧中角色的家长里短和插科打诨中汲取生活养分。
但随着一代演员的出走、老去和班底的更迭,TVB也避无可避地陷入了没落。
如今的观众苦国产剧久矣,满目所见都是甜甜的工业糖精。
上学是为了谈恋爱,职场是为了谈恋爱,人的目的和欲望,都被局限在小小的方寸之地。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仅仅成了单薄的一根线。没有血肉的故事迟早会被抛弃。
唯有真实和自然,最能打动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TVB是怎么没落的?-tvb衰败的原因 https://www.bxbdf.com/a/1344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