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蔡康永在其访谈节目中邀请了林志玲做客,在此次深度对话中,林志玲因蔡康永的提问潸然泪下。
“你应该人生中没有什么,你现在很想回去的时光吧?”
“只是回去那样一天,还是可以从那时候重来?”
“如果一天呢?”
“我的答案就是,我曾经想过,我会愿意用很多的日子去换来一天我妈妈还记得我(林志玲妈妈患阿尔兹海默症),然后她还健康的(日子),只要有一天。我可以好好地陪伴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面对“如果能回到哪一天”这个问题,网友回答最多的就是“想回到童年”和“想家人还健在的那天”,也就是回到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时候和陪伴家人的时候。
你想回到什么时候呢?
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想回到过去?
怀旧与憧憬
怀旧是人们对过去的一种含有情感记忆及感时伤怀的一种情绪。
可能是一张老照片、一段遥远的故事或者一个相似的人,在不经意间触发了人们某种模糊的、暧昧的过往,是一种意识行为或者说心理体验活动。
有心理学家发现,怀旧常常围绕着“我”和“重要的人”的关系展开。比如我们会回想到幼时与伙伴开心的玩耍或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回想过去的感受是积极的。人们也许在目前的生活中感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美好的过去因此发挥某种补偿性的作用使人舒缓自己的情绪。
就算回忆的是某种不算美好的过往,人们也会产生“我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它们”的积极情感。同时这种怀旧的过程也是一次积极自我认知的过程,给了人们憧憬未来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执着与遗憾
人们本身对事物有自己当前的认知,大多依赖于之前的经验,如果无法很好地区分客观与主观、现实与非现实,可能就会产生执着的内在心理。
对无法改变的过去的执着,比如过去没有满足的需求、错过的机会、没能及时珍惜的人、无法弥补的伤害……然后逐渐化作了遗憾。
人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做一些决定,彼时的想法、选择和人际关系,是基于在此之前的累积,所作所为也许已经是当时的“最优选”。
想回到过去却是依据现下的认知产生的想法,化解不了遗憾,但又反复想起,可能变作执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理想与现实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我们期待自己是怎样的就是理想自我;我们对当前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就是现实自我。我们按照理想自我来塑造现实自我。
当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有差距的时候,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弥补,可能就会让人想要“重新来过”,想着从过去某个节点改变,然后扭转之后的整个轨迹。
除了自我方面,还有环境的理想与现实。在当今信息爆炸、日益功利化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承受着生活上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淳朴真挚的感情被冲淡了,精神生活也越发空洞,甚至逐渐迷失自我。
人们一边努力求新,一边又抑制不住地回想过去,可能是在寻求一种精神寄托,作为短暂逃离现实生活压力的心理掩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们想回到过去也许是有很多未能完成的遗憾,或者我们憧憬不一样的人生,又或者我们只是想要短暂感受过去的愉悦和温暖、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无论过去美好与否,都已留在了过去,往事不可追,我们还在创造着当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蔡康永对话林志玲,到底问了什么令她泪流不止?-蔡康永搭档男主持 https://www.bxbdf.com/a/1309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