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节“不一般”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赛龙舟等庆祝活动。然而,今年的端午节有些“不一般”,因为它要比往年晚很多。通常情况下,端午节都在每个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但由于闰年闰月的存在,今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要到阳历的6月22日才会到来,相比往年要晚19天。而在21世纪,最晚的端午节出现在2001年、2020年和2058年,它们都是在阳历的6月25日,与今年比较起来只早了3天。因此,今年的端午节确实有些特殊而罕见。


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
“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这句古老的农谚,是人们根据观察气候、农作物生长等各种自然现象所总结出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一年的夏至节气(每年的阳历6月21日或22日)在端午节之前,那么这一年的收成就不会太好,因为农作物容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导致减产。夏至是24节气中的第10个,当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交夏至节气。而今年的夏至节气是6月21日,恰好在端午节前一天,根据这句谚语来看,今年的年景似乎不太乐观。农民朋友们一直把天气当成头等大事,根据这句话来判断丰歉,虽然现代社会种种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农民不至于全然依靠自然,但谚语中的某些现象仍不无道理。虽然国内气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部分地区依旧存在洪涝灾害严重、水旱循环多发等问题,所以在情理之中需要提前有心理准备。但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统筹安排的现代化管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带来的冲击和可能引发的意外事态。

农历和阳历的计算方式
我们知道,中国的传统农历是由阴历和阳历组成的一种历法,用来计算农历、定传统节日等。其中阴历以月相为基础,每个月为一轮,共12轮。而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为基础,每一轮称为一个回归年,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由于轨道位移、惯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个时间不是整数,为了方便计算,我们把公历年分成四年一次的闰年和平年来计算回归年的天数。然而,365天5小时48分46秒除以4年的小时数并不是整数,这就产生了所谓的“闰年误差”,而闰年误差最终积累起来就形成了“闰月”。而今年就是带有闰月的农历2021年,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的端午节要比往年晚很多的原因。

“闰年”存在的原因及规律
“闰年”的存在是由于人们为了修正日历与季节的不相符合,所以预留出来的一种年份的呈现方式,用来补充太阳年历和阴月日历的差异。太阳年和月亮年差距是阳历中年度的长度和农历每13个月差一天而产生的误差。每隔2年到3年就会增加一个月份,即“闰月”。采用闰年、闰月制度的目的,就是调整太阳历和阴月历之间的差异,使国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方便地使用和理解阴阳历时间,同时也更好地预测自然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闰月的设置和规律较为固定,每19年闰7月,叫“十九年七闰”,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间隔17年的“闰月”。虽然每年的闰月数量会有所不同,但都是在五、六月之间置闰。由于是19年的一轮,约19年之内,会出现7个闰年和13个平年,7个闰年之中,第3年、第6年、第8年、第11年、第14年、第17年和第19年为闰年。

结语
端午节的到来,除了能增添家庭幸福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然而,今年的端午节要比往年晚很多,这是因为带有闰月的存在,不仅让农历比以往要晚19天,也使得夏至和端午节时间的重合更加罕见。与此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古人的农谚看似只是泛泛之谈,实则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根据它来判断年景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现代社会虽然科技进步,预警系统的建设也越来越先进,但这也会让我们留意自然现象、尊重天气变化,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轻可能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也需要了解日历的计算方式,了解阳历和农历的区别。在今年的端午节,让我们珍惜这个传统节日,同时也要保持警惕,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准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今年端午“与众不同”?俗语“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靠谱吗-今年端午节阳历是几号 https://www.bxbdf.com/a/1291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