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每年3月15日,都很“热闹”。商家们如坐针毡,媒体们揭黑曝光,消费者们吃瓜看戏。
“315”是干什么的?1983年,国际消费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及有关组织都要举行各种活动,维护自身的利益和诉求。
“315”对于国内老百姓来说,更为熟知的表现形式,或许是已经办了31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年年“315”,曝光了一堆无良商家、黑心作坊,把这些埋伏在“隐秘角落”的消费陷阱晒在阳光下,大快人心。
其实,“315”并不仅仅是为了“揭黑幕”,不然就显得狭隘了。有“黑幕”,当然要揭,还老百姓的寻常日子一个安心。只是,如今我们对于品质生活的需求,已经不再停留在“没有黑幕”这样的低层次上。“消费”这两个字对于社会和我们国家,如今已经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
梳理政府工作报告,“消费”二字共出现了15次,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提到最多的领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逆全球化、出口这架“马车”疲软,投资又不能立刻见效的背景下,消费显得尤为重要。“315”一大目的就是为了提振消费者信心,促进维护国内良好消费秩序。
在促进消费,提振内需市场这件事上,“315”的意义和价值正在于唤醒人们的维权意识,倒逼商家提供更多“匠心”产品,提升老百姓的消费质量,让更多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提升消费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消费升级”。“消费升级”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促进消费“升级”?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例,生理、安全、归属、尊严、自我实现,是人类需求的五个位阶,消费又何尝不是如此?
已经满足温饱生理需求的群体,开始关心食品的安全;有了收入稳定且有安全保障的,希望通过购买某种商品,被相应群体认同和接纳;有了自己特定社交活动的人,则想通过消费,进一步被尊重;得到了一定尊严的人,则希望特定商品,满足自身的价值诉求、人生理想……
所以,“315”的意义是什么?可以“高大上”,也可以“接地气”。往大里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往小里说,就是让老百姓吃好、穿好、玩好,过上好日子。等到某一天,我们再也看不到“黑幕”,甚至忘记了还有“315”这个日子,这一切,才是最好的安排。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潮评丨“315”,不仅仅是“揭黑幕”-潮平的平 https://www.bxbdf.com/a/1273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