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
粽子不仅是我国的传统美食,更是文化的传承。软软糯糯的粽子老少皆宜,南北各异,北方喜吃甜粽,南方喜吃咸粽,但无论哪种做法的粽子热量、糖分都不低,所以吃粽子重在对文化的传承和对古人的追忆,可千万不要贪嘴哦。
1
控制体重时期如何吃粽子
控制体重首先要注意整体热量摄入,其次要注意营养素的配比,特别是蛋白质、碳水、脂肪这三大产能营养素的比例。
粽子属于高热量、高碳水食物,在控制体重期间能不吃最好别吃,如果实在想吃一定要算好吃进去的热量,最好购买有营养标签的粽子,这样可以比较清楚的计算出自己吃进去多少热量和糖分,从而调整当天的其他配餐。
红豆、绿豆、紫米等杂粮粽子相比于纯糯米粽子含有较多的植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虽比纯糯米的甜味粽子会好一些但热量也不低,特别是如果是用豆馅做出来的粽子,一定要注意看含糖量和碳水的比例——为了让粽子口感细腻,商家会将豆子去渣再加糖,这样就会将粗粮本身的营养价值抵消掉,反而成了高糖的始作俑者。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吃粽子
心血管患者的饮食一定要控盐、控油,肉粽子、蛋黄粽虽然蛋白质的含量高,但胆固醇和盐的含量却不低,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以及老年人不宜多吃。
心血管疾病患者吃粽子可以选择含有核桃、花生等坚果的粽子,坚果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这些对血管弹性都具有保护作用。不过鉴于粽子的整体热量不低,糖分也会偏高,所以也不要多吃。



糖尿病人如何吃粽子
糯米是粽子的主要原料,属于精制碳水化合物,且经过蒸煮后会变得更易于消化和吸收,因此其升糖指数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吃粽子要尽量选择个头小的,另外要把粽子的量折算到当天的主食中去,吃了多少粽子,当天当餐的主食就要相应减量。为了让餐后血糖稳定,最好不要先吃高碳水的粽子,先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食物垫垫底例如绿叶蔬菜、豆腐等再吃粽子会减慢粽子中精制碳水的吸收。



糯米在加热后是比较容易消化的,但是一旦放凉其淀粉分子就会发生变化变得不容易消化,所以对于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来说不要吃凉粽子。粽子虽然口感软糯但是也不要大口进食,细嚼慢咽可以减少消化道的负担。如果是自家包粽子,要注意将一些豆类的食材充分泡软后再包,避免蒸煮过的豆子太硬不易消化。
北方喜欢包大枣粽子,要注意提前去除枣核,特别是老年和小孩这些咀嚼功能较差的人群,避免误吞枣核。


此外,也要注意粽子的制作工艺和原材料,尽量选择无公害、无添加剂的粽子,保证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
END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不同疾病人群吃粽子的注意事项-吃粽子吗? https://www.bxbdf.com/a/1254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