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讯 (记者 杜恩湖) 笛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龚琳娜又推出了《霜降》想不到,立即引起了许多粉丝的关注。是什么原因让龚琳娜和外国老公做这样一组中国传统文化的24首节气歌呢?11月6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电话釆访了龚琳娜。
龚琳娜独家回应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她说:“ 其实,先生老锣和我钟情于中国古诗词歌曲已经十多年了。演唱24首节气歌,支持者是我的先生老锣。他虽然是外国人,却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曾经对我说,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为席勒和歌德等诗人创作了一百多首艺术歌曲,将音乐和诗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今,这些歌曲流传全世界,让所有热爱音乐的人都知道了德、奥诗人的作品,并为之震撼。老锣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巨大的宝藏,而将这些作品写成艺术歌曲更有利于它们在世界上的传播。正如舒伯特所做的那样,他在这个时代选择了为中国的古诗词谱曲。当他将这个心愿告诉我的时候,我感动莫名,也兴奋不已!这十几年来,我唱过他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的诗词谱写的旋律,它们让我彻底迷上了古诗词。

由于之前在选择诗词作品时都是兴之所致,没有特别围绕某一个主题,所以这一次,我们希望可以选择一组作品,把它们各自具有的能量凝聚在一起。巧的是,前不久我和从事出版工作的好友经元华聊天,元华建议:虽然我们生活的人文环境与古人所处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但是四季轮转不变,无论古今,节气的变化带给人们一种‘共感’。何不根据二十四节气挑选一组古诗词,既有了主题,又能灵活变化,还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连在了一起。就这样,我们一拍即合,并且进一步找到了选择作品的创新点:不是简单地依据自然界的变化,而是根据人的情感、心境和声音的变化来选择。于是,元华挑选了二十四首经典的唐诗、宋词、元曲,根据诗韵和词谱,一字一句地标注了拼音,交给了我的先生老锣。为了不让自己偷懒,我们特别定下从今年9月的秋分就正式发布,每个节气一首新歌,持续一年。
当《秋词》录音完毕,我便将歌曲发给陕西师范大学的教授何依公老师,他是研究唐诗宋词的专家,我很想听听他的意见。何老师听后十分欣喜,把他的赞美、感动甚至困惑都写成一段段文字发给我。而我每次都会将何老师的文字发给元华,我们就这样不停地交流着……
在做这组歌曲之前,我的时间概念是星期、月份和年份,我关注的是几月几日应该做哪些事情;而现在,我开始发自本能地去关注云彩、树木、露水的变化,去体验古人那些凝结在物候变迁之中的细腻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每隔十五日,我就要推出一首新歌,这给了我和老锣不小的压力,也给了我们极大的期待与惊喜,更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孔子所感慨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而更加珍惜每一寸光阴。
演唱老锣写下的旋律、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与志同道合的文人朋友交流,真的是特别愉悦的一件事!而这些感受,我也想和大家陆续地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龚琳娜推出二十四节气歌《秋分》《霜降》(龚琳娜24节气歌歌词) https://www.bxbdf.com/a/1253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