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宜居50城”系列的最后一篇,50城迎来最终排名,同时也简单聊一下北京与上海、北方与南方之间的对比。
结合前文《中国宜居50城(一):医疗资源哪家强》《中国宜居50城(二):房价收入比,大城与小城》以及雨辰我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过的《聊一聊高校报考中的“选城市”》等文章,在进行了政治、经济、科教、文娱、交通、医疗、房价等多项指标的对比后,50城的最终排名得以出炉,虽然各项评分指标是我事先确定的,排名的结果也基本符合预期,但有些城市的位次还是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综合排名及得分如下:


上述排名整体上是符合预期的,在叠加了科教文卫、房价等因素后,一些经济强市如深圳、苏州、无锡、宁波等,其排名会低于城市经济排名,而武汉、西安、沈阳等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的排名会高于经济排名。
与一般的城市排名相比,本排名赋予了房价健康指标较大的比重,房价健康程度较好(房价收入比较低)的城市会占据一定优势,如武汉、成都、重庆、长沙等,而房价健康程度较差的城市,如深圳、厦门、福州等,排名会受到比较大影响,还有一些综合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虽然房价健康指标得分低,但得益于其他指标的高分积累(城市综合实力强,发展较为全面),最终排名仍位居前列。
下面想重点谈一下两个话题:
一、北京与上海


北京和上海,中国城市的双雄,聚集了大量的优秀打工人。虽说两座城市在整体定位上有所不同,但更普遍地是在多领域的竞争,如互联网经济、高端制造业、金融业、文化娱乐产业等等。虽然两座城市在多个领域的对比中互有优势,但雨辰认为,北京还是凭借首都的优势,在政治、科教、文娱和医疗等领域略胜上海一筹(主要体现在稀缺性、不可替代资源的区别上);在经济领域,虽然北京已率先宣布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人民币,但考虑到2020年的经济基数和2021年的增长情况,上海的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也是比较确定的,两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综合而言,北京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城,而上海也稳居第二城,两座城市在我国的城市竞争中处于超群地位。
在个人的工作和定居选择方面,雨辰认为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家乡、教育背景及所从事的行业来综合判断。从家乡和教育背景方面考虑,如果是北方人士或在北方接受高等教育,选择北京会比较适应,如果是江浙沪人士或在江浙沪地区接受的高等教育,选择上海会比较方便;从所从事的行业角度考虑,北京在行政事业、金融管理、央企总部、互联网、高教科研、文娱传媒等领域的优势较强,上海在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船舶、石化、钢材、电子产品等)、交通运输业、商品贸易、外资企业、金融科技及国际金融等领域具备竞争优势。至于气候、饮食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可能还是需要实地体验一下比较合理,同时雨辰相信,两座城市都会朝着宜居和多元化的方向继续发展,都能够给居民带来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更丰富的生活娱乐体验。
雨辰我在北京学习生活快十年了,对北京的情况有一些了解,而上海只是短暂去过两次,对上海的熟悉程度就差很多,因此上述分析并不全面,甚至存在错误。不过,北京上海都是国内的顶级综合性大城市,无论选择哪里发展,都是足够大的舞台,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北方与南方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类媒体上都常能看见看衰北方的一些文章。以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而言,目前北方确实已经落后南方较多,但对于个人而言是否都有必要优先选择去南方发展呢?雨辰认为,还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南方城市发展。
先来看几点媒体常见的看衰北方的理由:
1、北方城市经济总量小、增速低。首先,这个理由在某种程度上是事实,但它并不能成为否定到北方城市发展的理由。第一,北方、南方都是整体概念,实际上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有特殊性,很多北方城市的经济实力是要强过大多数南方城市的,如北京、天津、青岛、郑州、济南、西安等;第二,城市的经济数据好,不一定就适合个人的发展,还应当结合上文提到的家乡、教育背景、行业等角度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竞争力和家庭经济条件做综合分析,这一点南北方城市都是共通的,北上广深虽好,但生活成本同样高企,我们是否有能力在当地立足,是需要综合考虑的。第三,经济指标并不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唯一因素,城市的“软实力”同样重要,在科教文卫等方面,北方的很多大城市都拥有一定的城市底蕴,比起南方的一些新兴经济强市,可能更加宜居。
2、北方城市营商环境差,市场经济不活跃。雨辰认为,除了长三角、珠三角及福建部分沿海城市等少部分地区外,南方大部分地区与北方整体的营商环境应该不会有大的差异,大家都有待提高;此外,如果不是考虑创业,营商环境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尤其是在目前经济的经济形势下,很多朋友都希望进入体制内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务实的做法是选择家乡附近的大城市、本省省会或就在本地进行就业。
3、北方的气候严寒,整体生态环境差。北方的环境承载力整体较低,这一点是事实,但我觉得对于个人定居城市的选择而言意义也不大,毕竟我们也不是天天呆在户外,与北方城市的暖气护体相比,去过南方上大学的都知道没有暖气的冬天是多么酸爽,如果仅从躲避冬季严寒的角度考虑,恐怕只有两广、海南、福建大部和云南南部等地区才能满足需求;其次,随着我国整体生态环境和能源结构的改善,北方城市的雾霾、风沙天气都有所减少,与此相比,南方城市的台风、梅雨等天气情况反而是目前无法干预和改变的;此外,多数生物其实都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包括多种昆虫和微生物,比起大中型蟑螂出没的地域,雨辰我还是认为北方城市更加适合自己生活。
下面再谈两点雨辰认为南方城市确实具备的优势:
1、南方城市的可选择性多,且形成了多个互补发展的城市群。与北方北京的一枝独秀相比,南方城市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在目前全国经济总量前十城市中南方城市能够占据9席;此外,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城市群,不同层级的城市间可以实现一定的互补,而北方的城市群发展还不成熟,最大的京津冀城市群也尚未实现协同发展。不管是选择一二线大城市,还是大城市附近适合的中小城市,南方都比北方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2、南方多个城市人口持续流入,拥有较多人口红利。人口是极其重要的发展要素,教育、医疗、养老、地产等核心民生领域的发展也都与人口数量息息相关,拥有人口红利的一些南方城市,能够比人口流出的一些北方城市维持更健康的人口结构并实现更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从这一角度考虑,与其在北方一些人口数量萎缩的中小城市被动等待转移支付,选择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人口流入城市定居,也算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当然,从近期来看,北方主要经济强市还不至于面临人口流失危机,选择北方的一些经济强市定居可能是更为便利的)。
很多人说,选择城市就像选股票。雨辰认为这个说法是比较形象的,我们在就业时无疑要多加考虑,将自己有意向定居的城市加入“自选”进行研究,决定定居无疑就像是实际买入股票,当然了,如果确实不合适,还可以“换股”,换一个城市定居(当然,手续费可能比较昂贵)。雨辰在炒股方面不擅长,在城市研究方面也不能说擅长,但好在还处于学习的过程中,还乐于接受新的知识,进行新的探索。
“中国宜居50城”系列结束了,但关于城市和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漫游者才刚刚开始。欢迎大家把感兴趣的话题在评论区或者私信告诉我,雨辰将结合自身的情况和读者的兴趣共同安排后续文章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宜居50城(三):50城综合排名,北京与上海,北方与南方(中国宜居城市榜最新排名) https://www.bxbdf.com/a/1207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