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艾拉莫德在类风湿治疗中的药物归类:他属于“慢作用抗风湿药”,缩写是“DMARDs”药物。或者在精确一些,叫做“传统的”慢作用抗风湿药,以区别目前所用的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托珠单抗等),小分子靶向药物(也俗称“口服生物制剂”)。
这种传统的慢作用抗风湿药,在类风湿治疗中的主要目的,或者说共同点:就是他们能够阻止类风湿关节炎对关节造成破坏,保持关节功能,减少患者关节畸形、残疾的可能性。最大程度的维持关节功能,维持患者的生活能力。是类风湿治疗中最最最最重要的药物。
这类药物中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最能“拿得住”病情的有四种:
甲氨蝶呤、艾拉莫德、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
相较于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传统的慢作用抗风湿药,顾名思义起效时间较慢,一般需要1-3个月方能起效,换句话说,你吃上这个药之后,不会立即感觉关节疼痛减轻,不会立即感觉关节肿胀消失!而是需要1-3个月才能逐渐达到满意的效果。当然,他持续时间也很长,即便停药,也不会立即出现关节疼痛、肿胀。而是慢慢慢慢猜表现出来。也就是“来的慢,取得慢”
“慢作用抗风湿药”与激素、止痛药就有本质区别。激素、止痛药的特点就是“来得快,去得快”——用药迅速起效,停药迅速加重。但是他们不能阻止关节变形!!不是长久使用之计。风湿科医生一般会使用激素、止痛药在“慢作用抗风湿药”起效前使用,逐步减药,发挥他们“快”的特点。这类传统的慢作用抗风湿药,相较于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来说,感染风险小一些,价格也相对较低。更加适合长期应用——举例来说,按临床指南要求,如果一个患者同时服用传统慢作用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病情稳定时需要减药,应当先减生物制剂而非传统慢作用抗风湿药。
下面说说艾拉莫德与其他几种药物的区别

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都是通过在抑制DNA合成,进而抑制增生的淋巴细胞,达到抗风湿的目的。其中:甲氨蝶呤是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嘌呤和嘧啶的代谢,从而达到目的;来氟米特通过抑制二氢乳清酸合成酶,通过抑制嘧啶的全程生物合成,从而达到目的。两者的机制具有相似之处,因此在临床特点也很类似。他们都是经典的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经典的传统的慢作用抗风湿药。能达到这类药物的目的,既:减少关节破坏,保持关节功能,减少患者关节畸形、残疾的可能性。
不良反应方面:因为他们是“细胞毒药物”,因此会具有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脱发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需要加以监测。来氟米特还具有“高血压”的不良反应,比较特殊,临床应用时需要监测血压以规避。

艾拉莫德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抗风湿病药物,可以阻止骨破坏,保护关节功能,兼有抗炎镇痛效果。目前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既往研究表明其可通过对T/B细胞的作用,与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这类“细胞毒”药物就有了显著不同。临床使用下来,优点有几个:
1. 肝损发生率/严重程度较来氟米特、甲氨蝶呤低。
2. 感染风险低,对于一些反复感染,经常气管炎/肺炎,经常感冒,或者多次带状疱疹等患者,非常合适。
3. 艾拉莫德由于对T/B细胞都起作用,可以降低球蛋白,因此对干燥综合征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于高球蛋白血症的干燥患者,谢医生用下来发现可以降低球蛋白,进而改善患者的诸多表现。因此,对于合并干燥综合征,尤其是伴球蛋白增高的,比较合适。

由于艾拉莫德安全性相对较高,对于比较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也经常和他和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药物连用。取“增效不增毒”的意思。
艾拉莫德的缺点是价格目前偏贵,因含有少量非甾类基团,很少一部分患者服药后会出现胃部不适。

雷公藤多苷:具有中国特色的药物,提取自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植物。与众多中药提取物一样,他的作用也是不够清楚的。大概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诸多作用。但和其他中药提取物不一样的是,雷公藤多苷效果是有RCT研究证实的,头对头疗效与甲氨蝶呤相当!具体可以参考我下面的这篇文章:

临床使用下来,相较于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雷公藤起效较快,价格也很便宜,感染风险似乎升高不明显,也是谢医生很喜欢的一种药物。但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一是容易出现白细胞甚至血小板的降低,二是比较容易出现肝功能的异常,三是女性很容易出现月经的异常,闭经者绝对不少。对于绝经前女性,不应当轻易使用,这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好吧,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各位类风湿患者朋友们不知道有没有看明白。其实用药如用兵——用好了,都是好药,用错了都是坏药!只有熟悉了不同药物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优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艾得辛或艾拉莫德片与其它慢作用抗风湿药的区别是什么?(艾拉莫德片的副作用) https://www.bxbdf.com/a/1187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