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四川彭州龙门山镇龙漕沟附近突发山洪,造成伤亡。山洪发生前,河道水流很小,有大量游客在河边露营、玩耍。山洪爆发后,多名游客因未能及时撤离被冲走,视频中一位父亲抱着孩子坐在石头上的画面,让无数网友感到心碎。
为什么这次山洪惨剧过后,无数网友却把火力对准了小红书?细查原因,才发现龙槽沟在小红书平台是热门网红打卡地。

根据网友的截图,在小红书搜索“彭州耍水”,有多篇火爆的种草笔记。有的小红书博主在笔记中直言:“由于山里天气不稳定,龙漕沟被当地禁止进入,只有翻山越河才可以。”

事发之后,这些笔记都被删除了。如今在小红书上搜索“彭州龙槽沟”,出现的笔记多为“敬畏自然、尊重规则”等。
事实上,龙槽沟根本不是景区,而是一条泄洪沟。小红书上失真的“种草”误导,对这场悲剧负有一定的罪责。
“一个生活方式平台,在这里发现美好、真实、多元的世界。”
这是小红书的自我描述与定位。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内容型社区,无数博主在小红书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很多消费经历、旅游打卡经历都被大量“种草”,成为普通用户出行的重要攻略。
爆火流量的加持下,小红书捧火了无数生活中原本“不起眼”的事物。除了此次出事的龙槽沟,还有很多小红书用户自主开发出的“探险圣地”。
比如前段时间,杭州的某个矿洞十分火爆。小红书上搜索“矿洞探险”,会出现很多博主们发布的矿坑探险贴,有些博主在矿坑前拍照、露营,也有人直接进入矿洞拍摄“探险大片”。

这样的探险种草,给人一种亲身经历“盗墓笔记”、“鬼吹灯”场景的神秘、刺激之感。实地拍摄出的探险大片也会让观者感到异常炫酷,去过一次就足以在日常生活中“吹”一阵儿了。
然而,这个矿洞其实废弃已久。矿洞内部空间非常之大,甚至能容纳8000人。洞与洞之间相通,像是一个大型迷宫,少有人能摸得清楚里面错综复杂的线路。山上的石块与山体间存有裂缝,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砸下来,安全隐患极大。
通往这个矿洞的路途异常崎岖,路面高低不平,普通车子会颠簸打滑,因此这个洞还是越野车爱好者发现的。早年前就有新闻曾报道杭州一家三口翻墙进入非游览矿洞区,一位38岁的父亲带着3岁的儿子不慎跌入洞内深井,不治而亡。
当地政府发现这个洞莫名其妙地火了之后,考虑到安全问题,第一时间就将洞口封锁起来。但依然有很多被小红书“深度种草”的人们不信邪,扒开铁门试图入洞“探险”。

在这些博主发布的帖子中,多数只是把景点过度美化,却只字不提该地是否存在游玩风险。小红书作为推广平台,自然有责任与义务对博主发布内容的真实度进行审核、严格监管,对活动的危险系数进行评估、给出警示,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博取流量上。
2021年,海南的“蓝房子”事件就曾引发广泛争议。图片中有山有海,蓝房子在礁石上“遗世独立”,氛围感拉满,吸引无数浪漫人士前往打卡。

然而这些人到了之后才发现,去掉滤镜后的“蓝房子”实际上是这样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废弃公厕,甚至连原图中出现的白色木门都没有。

知名评论人张丰认为,小红书这样的平台,让我们失去了“现实感知力”。
平台上的事物大多附有一层厚厚的“滤镜”,给观者无数浪漫、美好的想象。小红书博主想要获取流量,就要尽最大努力为自己的帖子“包装”,使得人们对真实与虚假的边界感到愈加“模糊”。

内容的失真,不仅使走入现实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失望,还让还沉浸在幻想中的人们无法感知到危险的降临。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失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有网友讽刺地说:“不要打扰人家时间的小美好行吗?安全重要还是几个高p图重要啊?”

小红书已经因内容问题,曾几度陷入全网下架整改、虚假滤镜景点等困局。主打内容的小红书平台若不能够保证内容真实、安全,那么一次又一次的“塌房”自然不能避免;一个以“真实种草”发家的平台若失去大众的信任,那么将全盘皆崩。
小红书的用户平台是一个规模巨大,并且越来越大的流量池,这意味着小红书必须投入更多精力到平台的监管与审核之中。通过博主引流变现的同时,首先要将眼光聚焦于自身平台内容质量,这才是平台稳定发展的长久之计。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被骂上了热搜的小红书,到底该不该?(小红书上被人骂) https://www.bxbdf.com/a/1160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