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俄乌冲突已经过去一年半,随着西方不断加码对乌军援,俄乌两国在战场上陷入僵局已经成为各方共识,日前新加坡媒体分析认为,在西方、俄罗斯和乌克兰都精疲力竭后,俄乌冲突的停战很有可能会催生出一种全新的停战模式。
据环球网报道,14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了一篇社评,总结了二战后出现的四种停战模式,并分析它们是否能用于结束俄乌冲突。

正在行军的俄军
首先是二战后最先爆发的大规模战争——朝鲜战争,直接参战国包括中国、朝鲜、韩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及间接参战的苏联。各方深度介入后,战局很快陷入僵持状态,最终中朝一方和联合国军司令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在实控线暂时停止战争。
朝鲜战争的停战模式被作者称为“僵持而止”,各国媒体、智库在讨论俄乌停战时也经常将“朝鲜式停战”视为解决方案,但缺点也显而易见:朝鲜停战协定并不涉及朝韩领土争端,而俄罗斯已经占领了乌东四州领土和克里米亚,并将其合法性写入宪法,这意味着无论如何俄罗斯都不会放弃这些领土。
根据此前乌方公布条件,泽连斯基有意就克里米亚归属权问题与俄方谈判,但在其他领土上,乌克兰与俄罗斯不存在妥协的可能性。

乌军向俄军阵地开火
除了领土主权问题外,俄乌双方在乌克兰的安全保证上也存在争议。韩国的安全受到20多万驻韩美军和大量军事装备的保证,而俄罗斯绝不可能允许北约部队进驻乌克兰,乌克兰也不会接受俄罗斯的安全保证。
作者总结的第二种模式是以越南战争、苏联阿富汗战争、美国阿富汗战争为代表的“抽身而去”模式,美苏两国分别在越南、阿富汗深陷泥潭,认清难以消灭抵抗者的现实后,最终抽身离去,战争因此结束。
“抽身而去”模式取决于俄罗斯和西方谁先在这场战争中坚持不住。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发表过一篇分析,文章认为,尽管俄罗斯饱受西方制裁,但在全球范围内,俄罗斯仍有不少盟友或准盟友,得益于这些国家在政治或经济领域的支援,俄罗斯的军事潜力比西方想象的更强一些。

乌军装甲兵
而西方对乌克兰支援不仅经常存在延误,而且基本是被动的,因为从一开始西方假设的目标是乌克兰不需要太多的援助就能迅速击败俄罗斯,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智库分析认为,如果西方想要彻底击败俄罗斯,就需要一项持续数年、涵盖多领域的长期战略,而不是这种时不时的对乌援助。
新加坡媒体提出的第三种模式是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代表的“胜而撤、继而终”模式,中国在完成军事目标后迅速从越南撤离,转入边界武装冲突阶段,最终双方通过谈判结束战争。

被轰炸的城市
显然,这种模式已经不适用俄乌冲突,因为俄罗斯并未在第一阶段完成军事目标,被迫转入长期消耗战中,同时随着西方军援加码,俄罗斯想要抽身而去也变得更加困难。
最后一种模式被作者称为“得胜而终”,比如美国在科索沃、伊拉克等国家实现意图后立刻结束战争。
同样,这种模式也不适合终结当前的俄乌冲突:俄罗斯最初的目标是实现乌克兰去纳粹化、去军事化,现在这个目标或许已经缩水,但距离实现还差很远;而乌克兰的目标就比较简单,即驱逐所有俄军、要求俄方赔款、交出“战犯”。
由此可见,除非各方能在乌克兰安全和主权问题上找到一个切实可靠的答案,否则任何停战方案都不可能令人满意地解决俄乌冲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俄乌冲突会以什么模式结束?媒体提出4种观点,但都难令人满意-俄乌冲突死亡人数 总计多少 https://www.bxbdf.com/a/1142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