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北京城(ID:beijing-cheng)
明十三陵挖掘后灵异事件不断,至今无人能解释
提及考古发掘,向来是个热门话题。原因就在于,我国很多陵墓都遭受过盗墓贼的光顾,抢救性发掘也是一种保护。然而,我国在对被盗不多的明十三陵发掘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离奇怪事,至今都难以解释。
在明270多年历史中,其皇家陵园共有四处,分别是:埋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埋葬朱元璋父母的凤阳皇;埋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埋葬朱棣等13位皇帝的北京十三陵。在这四座陵园中,以北京十三陵规模最大。明十三陵中有三座规模比较大,一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二是世宗皇帝朱厚熜的永陵;三是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定陵。
首次对于十三陵的公开发掘,起源于1955年10月4日一篇《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这篇报告是由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几位在中国文学界颇有地位的人发起的。尽管我国当时考古经验不足,但上级还是同意了发掘。
1956年5月,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第一个就是本来是打算先挖长陵的,但是挖掘前夕,就一直下雨,连续下了两个多月,没办法才开始挖定陵。
在挖掘定陵过程中,考古队很快就发现了一块刻有“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字样的石碑,金刚墙就是地宫墓墙的称呼,所以也就有了地宫具体的位置。经过一番努力后,定陵地宫正式打开。
通过考古专家的挖掘,定陵共有文物3000多件出土,更有四件国宝: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然而,在挖掘开始,就遇到了不少奇怪的事,让人很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地宫打开后,最让人关注的还是万历皇帝的棺椁,但由于人们的无知,竟然被扔到了山沟里。由于是上好的金丝楠木,棺椁被附近的居民一抢而空,离奇事情也就此拉开帷幕。
当时扔棺材的时候正好是下午,很多村民正在地里干活,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木头的,但是知道皇家用的东西必定是不俗之物,于是村民纷纷把摔碎的木板捡回家。有一对上了岁数的老夫妇,捡了几块完整的木板回家,准备盖两口小棺材,给自己预备着。没成想,第一口棺材刚打好,老太太便咽气了。等到第二口棺材也做好后,老爷子也驾鹤西游了,老两口前后脚不到半个月就一起就伴去了。然而,事情还远远没完。
在捡棺木的村民中,裕陵村民赵喜收获最大。当棺木扔下山的时候,他正在和老婆在陵墙外的山坡上种地。他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块上等的木材,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他赶紧找个三轮把棺材拉回了家。路上碰见了本村村民,有的人劝他皇上的东西平常百姓是无福消受的,弄不好得搭上命。已经掉进钱眼里的赵喜哪能听的进去,隔天就找木匠打了两个衣柜,摆在了家里最显眼的位置。
有一天中午,赵喜和媳妇干完农活回家吃饭,突然发现家里的四个孩子不见了。两个人顿时心里一慌,这个感觉十分不好。两个人赶紧在家里内内外外的喊着孩子的名字,找了一圈也没人答应。这时候,赫然发现了大衣柜外的四双小鞋!两人四目相对,颤颤巍巍的打开了大衣柜的门,两个人吓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四个孩子东倒西歪的挤在大衣柜里,衣柜上到处可见孩子用手抓出的血痕。
当地公安人员经过调查,将4个孩子(3男1女,最大的12岁,最小的女孩仅5岁)的死因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的结论是因缺氧导致的窒息死亡。事情还远没有结束,诅咒依然笼罩着这一家人。多年以后,夫妻俩在经历丧子之痛后,又生了四个孩子,这次是一男三女,令人悲叹和困惑的是,他唯一的儿子因为在高考中落榜,在一个静谧的深夜,趴在衣柜里离奇地死去了。
后来,有人把当时修复的万历帝后的遗骨拉出去烧毁,就在焚毁的时候,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瞬间而下,浇灭了燃烧着的万历帝后遗骨。那些参与焚烧的红卫兵,也都下场凄惨。这些怪事接二连三的发生,就连参与挖掘的人也一样不得善终:定陵主要负责人自杀了,负责指挥现场的飞机失事了,就连拍照的摄影师也上吊了。
所以当年发掘定陵引发的一场大劫难,为了安抚民心,有关部门立马下达了一份停止一切对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才阻止了更多劫难的发生,随后也形成了不主动挖掘帝王陵的政策。
明十三陵的定陵,是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进行发掘的陵墓。但由于当时缺乏先进的保护技术,在打开不长的时间地宫内的宝物就全部被氧化了。
如今定陵这些个说法至今仍广为流传,到底是封建迷信还是确有其事,留给各位看官自己去评判。
责任编辑:Deb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明十三陵灵异事件,至今真相不明-关于明十三陵的传说 https://www.bxbdf.com/a/1032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