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区,为十三陵之一,北倚大峪山,面对山峰浑圆的蟒山。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
☞营建时间
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动工,历时6年完成,共耗用白银八百万两。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位皇后(孝端显皇后、孝靖皇后)。
☞主要建筑
定陵的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
沧桑历史
定陵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陵墓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定陵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成祖长陵、世宗永陵、神宗定陵),完全仿照他的祖父世宗的永陵建造。它的地面建筑共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由明世宗开始,由于明神宗建陵时仿照世宗所以有外罗墙)。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昌平,定陵地上木构建筑大部分被焚毁。同年清兵入关,陵园再遭破坏。
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葺时,祾恩门、祾恩殿被缩小规制重建,但民国年间再次被焚。陵园建筑中只有宝城、明楼、重门和陵垣始终未遭严重破坏。

文物发掘
1956年经GWY批准,开始发掘定陵,1957年打开地下宫殿,出土文物近3000件,还有一些为皇帝专用的铠甲、腰刀和弓箭。在棺椁中发现的金冠,需用150根细如丝发的金线,经非常复杂的工艺才能制作完成,这说明明朝的手工业者已掌握了高超的贵重金属制作工艺。定陵中还发现了4顶皇后戴的龙凤冠,用黄金、翡翠、珍珠和宝石编织而成,其中一顶镶嵌着3500颗珍珠和各色宝石195块。孝端皇后:六龙三凤冠
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
孝靖皇后:三龙二凤冠
定陵中出土最多的是丝织品。整匹的丝织品在出土时依然色彩艳丽。出土的衮服采用中国传统的缂丝工艺织造而成,据说即使是最熟练的织匠,要织完这件衮服,也需要10年的时间。随葬品里的皇后穿用的袍衫,采用的是复杂的刺绣工艺,整个袍衫总计使用了4种昂贵的丝线和11种不同的刺绣方法才全部完成。定陵出土·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复制)

定陵建筑精巧雄伟
为中国历代皇陵之冠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瑰宝
2003年
包括定陵在内的整个十三陵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昔日的皇家陵园
最终成了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来源:明十三陵
-END-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迹探真】明十三陵唯一开放地宫的定陵究竟什么样-明十三陵定陵地下宫殿 https://www.bxbdf.com/a/1031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