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唐鉴军:戏里蛮横不讲理,戏外慷慨负责,对师父和女子一心一意
说起唐鉴军这个名字,或许不少人会感觉陌生,
但如果提起《乡村爱情》里的谢广坤,很多人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那个耍无赖的农村老头。
唐鉴军就是“谢广坤”的扮演者,也是赵大叔的第4号弟子。
戏中的谢广坤蛮横不讲理,让观众恨得牙痒痒,看见他就想打他一顿,
但现实中的唐鉴军却完全不一样,他认真负责,慷慨大方,
不管是对待家人、师父还是对待朋友,那都是好的没话说。
1968年,唐鉴军出生在吉林省舒兰市农村的一个穷苦人家,
他的父母都是农民,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
吉林的春季很冷,气温最低能达到零下三十多度,大家都要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才能御寒。
但唐鉴军的家里,连一条新棉裤都没有。
别的小孩子每年都穿着家里大人新做的棉裤,而唐鉴军只能一条棉裤穿四五年。
为了让棉裤不失去保暖的作用,母亲每年都把棉裤拆开补点旧棉花,然后让唐鉴军继续穿着。
唐鉴军的家里一共2个孩子,他排行老大,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父母对他寄予了厚望。
可是,唐鉴军的文化成绩并不突出,
似乎也没什么安心在家干农活的意愿,反而一门心思迷上了唱歌。
唐鉴军的确有一副好嗓子,上学期间是学校里的文艺积极分子,
但凡学校里有什么演出,舞台上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不过,由于他那时的声音比较尖细,演唱的歌曲全部都是女声独唱。
在唐鉴军7岁那年,乡里组织了一场二人转演出,
二人转作为东北特色表演模式,在东北自然十分风靡,
这场二人转演出吸引了一万多个村民前去观看,唐鉴军也不例外。
但是,唐鉴军实在太小了,他根本挤不进去被成年人包围的圈子,最后并没有看成二人转,
不过,他在外面听着大家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和叫好声,还是被二人转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力深深地震惊。
从这天开始,小小的唐鉴军心里种下了一颗二人转的种子。
起初,唐鉴军是跟着二人转的民间艺人学习,
后来,他不再满足于此,想要去县里学习正规的二人转。
于是,16岁的唐鉴军来到县城,在二人转培训班学习表演。
在村子里出生长大的唐鉴军从来没有出过农村,这是他第一次进入县城,
在当时的唐鉴军眼里,县城或许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地方,
他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和车,茫然又不知所措。
唐鉴军的二大爷在县城定居,他在城里学戏的时候就住在二大爷家。
寄人篱下的感觉并不好受,唐鉴军感觉自己是一个外人,总是尽可能减少给二大爷家添的麻烦。
学戏的时间并不固定,唐鉴军总有回去晚的时候,
二大爷一家已经睡下,他也不好意思敲门打扰,让他们从睡梦中醒来给他开门,
于是,唐鉴军只好去外面凑合过一晚。
除了居住的问题之外,吃饭也成了一个难题。
有时候,唐鉴军甚至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
高强度的学习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
这时候,饥饿给他的感觉就格外明显。
好在唐鉴军最大的优点就是肯吃苦,
尽管他在县城的每一天都过得异常艰难,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学成之后,唐鉴军想要去舒兰市民间艺术团工作,
城市不比县城,唐鉴军不好再每天穿着旧衣服,
为了看起来不那么突兀,他需要买一身新的衬衣衬裤,可一身新衣服要花不少钱。
唐鉴军知道家里条件困难,所以他什么也没说,但这件事却被父亲放在了心上。
唐鉴军的父亲是个木匠,为了给儿子买身新衣服,
他独自上山锯了几块木头,给村里的学校做篮球架。
他没日没夜地工作着,用了整整两天一夜,终于做好了一对篮球架。
他把篮球架送到学校去,得到了200块钱的报酬。
父亲拿着这200元钱去了服装店,给儿子买了一套衬衣衬裤。
1995年,27岁的唐鉴军穿着这身父亲辛苦工作赚钱买的新衣服进入舒兰剧团工作。
当时他长得很帅,几乎剧团里的所有女生都喜欢他,还为此去和他的妹妹套近乎。
只要看见唐鉴军和哪个女生说话,
其他女生就吃醋地开始大声练嗓子,只为打断他们的交谈。
对于这些女生有意的行为,唐鉴军能够感觉得到,
但是他作为一个进城不久的农村人,家里又没什么钱,
与生俱来的自卑感让他就算有那个心思也没那个胆量。
日子一天天过去,唐鉴军适应了在剧团的生活,工作也稍微有了点起色,
本以为生活终于要好起来,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一般打在他身上:父亲离去了。
唐鉴军还没有靠二人转火起来,还没有赚到很多钱,
还没能用自己的钱来孝敬父母,让他们享受一下自己带来的幸福,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唐鉴军直到这时候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没了父亲,家里的生活愈发艰难,唐鉴军在剧团更加拼命地练习,卖力地演出,
大春季在台上穿着背心表演,吃了不少苦。
当然,这些吃过的苦在日后都变成了唐鉴军脚下的台阶,引导他向上向前。
唐鉴军辗转了一些剧团之后,干脆组建起自己的二人转班子,在东北各地演出。
由于没有钱,他们过起了流浪艺人的生活,
日子虽苦,但只要能够演出,他们再苦也感觉很幸福。
慢慢地,唐鉴军在诸多实战经验中把自己的表演打磨得愈发时尚,他在东北地区也渐渐有了名气。
后来,唐鉴军成了民间二人转圈子里当之无愧的第一名,被誉为“东北第一丑儿”,
每次演出,光他自己就能在台上表演一个多小时,并且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2001年,赵大叔决定举办首届“赵大叔杯”二人转大奖赛,这一消息轰动了整个二人转圈子。
当时,赵大叔已经上过多次电视舞台,
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品,是全地方喻户晓的名人。
听说他要举办二人转比赛,不少二人转演员都蠢蠢欲动想要报名,唐鉴军也不例外。
唐鉴军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他已经在民间二人转圈子有了不小的地位,
如果这次参赛没有拿到第一名,他的脸面往哪搁?
唐鉴军很想去,但他的心里同时又在打着退堂鼓。
最后,后者占了上风,他决定不去了。
但,事情似乎没有给他做选择的机会,
当时,同为二人转演员的杨小凤打算报名参赛,
但她还缺一个搭档,她马上就想到了唐鉴军。
于是,在杨小凤的邀请下,唐鉴军只得同意去参加比赛。
唐鉴军来到沈阳报名参赛,并开始准备参赛曲目,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自称是会测名算人生的先生,他想要让唐鉴军改名。
其实,唐鉴军的原名是唐广君,这个人想让他把“唐广君”这个名字换掉。
他说,一旦把“唐广君”这个名字改掉,不出两个月,他的人生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唐广君相信了他说的话,经过思考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唐鉴军。
比赛期间,或许是因为紧张,唐鉴军的现场发挥并没有达到他应有的水平。
下场后,他十分气馁,觉得自己应该没戏了。
不过,在赛时又额外举办了一场脱口秀比赛,这刚好是唐鉴军的强项。
他毫不意外地在脱口秀比赛中拔得头筹,也成功引起了赵大叔的注意。
或许是上天安排的巧合,改名后的唐鉴军果真因为这场比赛改变了他的人生。
比赛结束后,唐鉴军幸运地成为了赵大叔的首批弟子,排行老三。
成为赵大叔的弟子后,唐鉴军在事业上有了飞速的发展,
他也不仅仅局限于二人转演员,从舞台上来到了荧幕前。
他不用再在东北各地奔波表演,而是扎根在了刘老根大舞台表演二人转。
除此之外,他也在赵大叔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刘老根》中,获得了属于他自己的角色“徐迈”,
由此开始了他的“触电”之旅。
后来,他又在电视剧《马大帅》中饰演“小唐”,在《乡村名流》中饰演村主任。
虽然这些角色不一定能被观众记住,但接连几部戏让他积累了不少表演经验,也找到了做演员的乐趣。
作为喜剧演员,只要能够给观众带来笑容,那么他就是成功的。
2005年,唐鉴军跟着其他赵家班的成员参演了电视剧《乡村爱情》,并在剧中饰演“谢广坤”。
开拍前,为了更加贴近角色,赵大叔要求唐鉴军把自己的头发剃成“地中海”发型,
唐鉴军十分不情愿,毕竟他当时才37岁,别说秃顶了,就连脱发的压力都没有。
但是师父既然已经发话,他也不好违抗命令,只好内心不情愿地剃了头。
发型弄好后,他看着镜子里一下子老了二三十岁的自己十分震惊:这还是他吗?也太难看了!
家人和朋友看到他的发型,都没忍住疯狂大笑起来,
虽然唐鉴军明白他们的笑并没有恶意,但在他看来就像是一把把刀子戳在他的心尖上。
那段时间,唐鉴军因为发型十分自卑,一向没有戴帽子习惯的他开始每天顶着帽子出门。
他对师父的要求十分不理解,也有些埋怨,
为什么只有自己要剃成这样难看的发型,出现在电视剧的每一集里。
此时的唐鉴军还不知道,将来的他正是凭借这个顶着地中海发型的“谢广坤”被观众认识,
也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6年3月30日,《乡村爱情》正式在电视一套开播,不久后就迅速窜红,
不仅成了当时全家老少都围在电视机前观看的国民电视剧,后来还获得了第十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
在当时,这部电视剧中最火的演员都是前来客串的赵大叔、范伟等人,众多主演几乎都不怎么有名,
但这部剧的播出,让他们获得了不少知名度。
尝到甜头的赵家班乘胜追击,继续拍摄《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
《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一部接一部地上映,他们的人气也越来越高,
其中谢广坤和刘能两人欢喜冤家般的相处模式更是让观众们津津乐道。
唐鉴军也凭借“谢广坤”这个角色一炮而红,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演员。
突然爆发的人气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他出门的时候有很多人都能够认出来他,
市民们叫他“谢广坤”,他一时间连自己的名字都有些失去了。
他开始接到很多节目的邀请,也有不少新闻媒体想要来采访他,
但他始终不把自己当做什么名人,没有一点明星架子,
和出名之前的生活相比,除了生活更富裕了之外,没有任何区别。
在之后继续拍摄《乡村爱情》的过程中,唐鉴军也明白了师父当年让他剃头的良苦用心。
谢广坤的大部分对手戏都是和刘能、赵四进行的,
比起结巴的刘能和抽搐的赵四,谢广坤看起来毫无能让观众记住的个性和特点。
如果不在外表上做出什么改变,哪怕唐鉴军演得再好,观众也不一定能记得他。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唐鉴军不再抱怨发型的问题,一心一意地听师父的话。
由于“谢广坤”这个角色过于深入人心,不少观众都以为唐鉴军就是谢广坤,
哪怕私下碰见了唐鉴军本人,也不给他好脸色看。
其实,唐鉴军和谢广坤一点都不一样,他为人仗义慷慨,
哪怕在自己没钱的时候,他也很大方,动不动就叫一大帮朋友来家里吃饭。
女子王小华对此敢怒不敢言,她不太赞成唐鉴军的做法,但又不能把朋友们赶出去,
只好硬着头皮给他们做饭,
一顿饭结束,家里的存款也几乎都被吃干净了,他们只能去老板那里提前支取工资。
唐鉴军有担当也有责任心,赵大叔对这个徒弟十分满意,
不仅让他做了辽宁民间艺术团的团长,指定他为接班人,就连自己的后事都嘱咐给他一人。
2009年,赵大叔在上海为《乡村爱情3》取景的时候,因突发脑溢血紧急被送往医院。
当时,赵大叔感觉自己可能要撑不过去了,
就叫唐鉴军上前来,把后事交给他处理,可见他对唐鉴军的信任。
时至今日,唐鉴军已经有了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气和能力,
甚至有公司开出5个亿的价格签约他三年,
但他从未想过要离开赵家班。
没有师父就没有唐鉴军的今天,他一直对赵大叔抱着一颗感恩之心。
除了对待师父和朋友没话说之外,唐鉴军对女子王小华也是重情重意。
唐鉴军和王小华在没成名之前就结成了夫妻,最艰难的那段日子,他们咬牙一起挺过。
为了更好地打拼事业,他们一直没有要孩子的想法。
一转眼,两人结婚就过去了十年,还是没有要孩子。
唐鉴军是家里的老大,又是唯一的儿子,
不给他生个孩子延续香火,王小华心里总感觉不舒服,
更何况家里父母也都等着抱上孙子孙女。
然而,王小华却一直因为身体原因很难有喜,这给了她很大打击。
两人努力了很久,可王小华的肚子一直没有消息,
这时唐鉴军的事业也在一天天变好,王小华不想变成唐鉴军事业上的拖油瓶,
自己又生不了小孩,渐渐地就有了分手的想法。
让她没想到的是,唐鉴军说什么也不想分手:
“咱们什么苦日子都熬过来了,好不容易走到今天,
孩子以后慢慢会有的,没有的话就咱俩一起过。”
唐鉴军的话让王小华感动不已,但他越是这么说,她就越想离开他,不想再给他添麻烦。
就在这时,一个及时到来的好消息挽救了他们的婚姻:王小华有喜了。
后来,他们的宝贝女儿唐畅来到了这个世界,几年后王小华又给他生下了第二个女儿,
他们成功化解了分手危机,变成了幸福的四口之家。
纵观唐鉴军的人生经历,他吃了很多苦,直到38岁才因“谢广坤”走红,
有过坎坷的经历,也有过一夜成名,
但他做人始终如一,一心一意地跟着师父赵大叔,也尽心尽力地对待女子和整个家庭。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唐鉴军还能保持初心,这实在难能可贵,
而他如今获得的成就,或许就是对他最大的回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唐鉴军:戏里蛮横不讲理,戏外慷慨负责,对师父和女子一心一意 https://www.bxbdf.com/a/1009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