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讲一讲萨拉热窝围城战?

我愿意花些时间,讲一讲这场战役,秀一下知识,顺带着再谈一谈前南内战及其原因。

如果有很多人关注,我就持续补充,否则就算了。

1984年,萨拉热窝举办了冬季奥运会,开幕式定在科舍沃体育场。

当时萨拉热窝击败了日本的札幌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赢得了本次国际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这也是铁托去世以后南斯拉夫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国际活动。

但是谁能想到,仅仅十一年后,本届冬奥会开幕式的举办地,科舍沃体育场,就变成了埋葬萨拉热窝围城战中遇难平民的墓地。

一,前奏

1991年9月3日,马其顿共和国宣布独立,国内没有爆发战争。

之所以如此好运,最大的原因在于人口,这个国家独立的时候总共有200万人,马其顿人约占69%,阿尔巴尼亚人占18%,另外有7%的土耳其人,1.5%的吉普赛人,而塞尔维亚人只占了1.8%。

由于没有太多的塞族人口,马其顿的独立没有遭到南斯拉夫的反对,更没有爆发战争。

在前南各个国家爆发的内战中,有一个显著的现象,那就是塞族人越多,引发内战的可能性,战争的惨烈程度就越大。

比如塞族人口同样很少的斯洛文尼亚,只经历了十天的低烈度战争;塞族人口占12.2%的克罗地亚,战争时间就相对长一些。

而塞族人占比达到31%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内战时间最长、最惨烈、最血腥。

其实由此就已经可以看出来,前南内战的本质根本不是什么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它是大塞尔维亚主义者试图分裂别国领土,不惜用武力来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的种族战争、扩张战争。

作为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分,波黑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边界,是依据历史因素划分的,它的西部、南部、北部边界是1739年-1878年之间奥地利帝国与土耳其帝国的边界,东部则是1878-1918年间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王国的边界,西部毗邻克罗地亚的达马尔提亚,这条边界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历史最悠久、最固定的边界之一。

在波黑,是完全无法通过民族来划分行政区域的,因为这个国家民族很多,而且分布十分混杂。在1990年,波黑有45%的穆族,31%的塞族和17%的克族,另外还有捷克人、斯洛伐克人黑山人、土耳其人和阿尔巴尼亚人。

1991年6月,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相继宣布独立,波黑境内的穆族和克族也寻求独立,遭到了塞族的反对。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已经独立的前提下,塞族人反对独立的实质,就是让整个波黑并入塞尔维亚,从而形成一个“大塞尔维亚”。

1991年10月,波黑议会中的塞族代表宣布脱离萨拉热窝,另成立“波黑塞尔维亚人国民议会”,至此,三族在波黑的联合执政正式终结了。

1992年1月9日,波黑塞族成立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塞族共和国”,并于当年2月28日正式宣布“独立”,日后大名鼎鼎卡拉季奇,成为了首任总统,首都定在萨拉热窝,但是因为对萨拉热窝没有控制力,所以实际首府在班亚卢卡,此地也是塞族人最大的聚集地区。

克族针锋相对成立了“黑塞哥维纳波斯尼亚克族共和国”,首府定在黑塞哥维纳的莫斯塔尔,但是实际上在格鲁德

在1992年2月29日,也就是塞族共和国独立的第二天,波黑共和国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塞族人抵制投票,但是参加投票的总人数占有效人口的67%,超过了三分之二,投票结果为99.43%的人赞成独立。

3月5日,波黑议会宣布旅行1974年南斯拉夫宪法中赋予的脱离权条款,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正式独立了。

4月7日,波黑的独立得到了欧共体和美国的承认。

波黑独立以后,南人民军立即着手炮击波黑境内各处克族和穆族聚居区。

黑塞哥维纳首府莫斯塔尔,1992年4月3日(请务必注意这个时间点)被南人民军攻陷,在接下来的一周之内,南人民军大规模驱逐克族和穆族,腾出房子来安置塞族难民,此时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就已经完全沦为了塞族人的扩张工具了。

1992年6月12日,南人民军被波黑政府军联合克族武装驱逐出去,但是在撤离之前,南人民军有预谋、有系统地摧毁了城内方济会修道院、天主教堂,藏有五万卷经书的黑塞哥维纳主教官、卡拉乔治贝伊清真寺,罗兹南-易卜拉欣清真寺等历史古迹。

鉴于此时国际社会已经承认波黑独立,为避免侵略指控,全体成员已经全部为塞族人的南人民军决定撤离波黑,但是实际上被撤离的只有出生于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军人,出生于波黑境内的人民军塞族成员则留在当地,成立波黑塞族军队,几乎全部的重型武器和大部分轻型武器也留给了塞族武装。

波黑境内的波斯尼亚地区,崎岖多山,便于从事游击战,在苏南冲突时期,此地被视为抵御苏联侵略的最后一道防线,南人民军55%的武器弹药储备和许多兵工厂都设在波黑共和国,这些重要物资和设备、连同南人民军在波黑的全套指挥通讯系统,也都完整移交给了塞族武装。而那些出在塞族武装控制范围之外的仓库、设施,绝大多数被炸毁。

共有4万多塞族和黑山军人留下来加入波黑塞族武装,其中有大量的有经验的中高级指挥官,比如同样大名鼎鼎的海牙国际战犯,姆拉迪奇中将。

同时,塞尔维亚激进党主席舍舍利带头,塞尔维亚本国的民族主义者、新纳粹主义者也开始从各国募集“义勇队”、雇佣兵,开赴波黑参战,号召大家消灭穆斯林,把所有塞尔维亚人统一到一个“大塞尔维亚”中去。

一时间,行行色色的冒险家、刑事犯和新纳粹分子、种族主义分子从欧洲各地来到波黑。

站在塞族一方的,包括塞尔维亚法西斯组织“猛虎”、“白鹰”,以及“塞尔维亚义勇队”、“爱国联盟”、“绿色贝雷帽”等等;还有很多从俄罗斯和希腊赶来“支援塞尔维亚东正教兄弟”的新纳粹,比如有100多个希腊新纳粹志愿者“金色曙光”,他们在1995年7月参与了针对穆斯林平民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

站在克族一方的力量有克罗地亚共和国。波黑克族武装更名为“克罗地亚防卫会议”,虽然此时联合国已经宣布对波黑地区实行武器禁运,但是因为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指示南人民军留下了绝大多数武器弹药,致使克族武装居于绝对的劣势,只能选择和克罗地亚共和国合作,利用长长的达马尔提亚海岸偷运武器补给。

除了克罗地亚共和国以外,站在克族一方的还有很多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的新纳粹,这帮人同样不是什么好东西,其中许多人参与了克族武装杀害穆斯林平民的战争罪行,他们中许多人在回国后被逮捕受审。

而被国际社会承认的,独立的波黑共和国一方,则是以地方防御部队和警察为基础,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即波黑共和国陆军。有趣的是,这支军队里有四分之一不是穆斯林,其总司令则是一名忠于波黑政府的塞族人约万.季夫贾克,副司令斯捷潘.切比尔则是一名克罗地亚人。

联合国的制裁对波黑政府军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在战争中后期,有许多来自伊朗、车臣、沙特、埃及、科索沃,甚至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穆斯林的“圣战者”站在政府军一方,他们肆意杀害塞族平民,偶尔也杀害克族平民。另有,上百名伊朗革命卫队成员在波黑政府军中服役。

二,杀戮

塞族军队对萨拉热窝的围困从1992年4月5日开始。

彼时参加围城的部队,既有波黑塞族武装,也有没来得及换下军服的南人民军部队。他们用重型火炮袭击市内的政治和军事目标,但是很快就转变为无差别袭击。

在四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天有329发炮弹落在市区,在1993年7月22日这天达到高潮,落在市区内的炮弹有3777发。

至1993年秋,萨拉热窝全城有3.5万座建筑物被炮弹彻底摧毁,所有建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损坏。总统府、医院、学校、清真寺、消防队、自来水厂、电视中心是塞族军队的重点关照对象。

1992年8月25日,塞族军队蓄意轰炸了波黑国家图书馆,108名工作人员中的20名被当场炸死。这座图书馆曾经出现在前南斯拉夫著名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

这里存放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还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穆斯林、犹太人作家的珍贵手稿,这一切都在这次轰炸中被彻底摧毁。

萨拉热窝东方文化所也被塞族军队炸毁,里面有几千卷极其珍贵的阿拉伯文、波斯文、突厥文中世纪文献,以及已知最早的一部西里尔字母手稿,全部焚毁。

加齐胡思列夫图书馆、人种学博物馆和1984年冬奥科舍沃体育场也被塞族武装摧毁。

在围城战期间,塞族武装发动多次进攻,占领了萨拉热窝外围郊区,旋即在这片地区展开种族清洗。而保卫萨拉热窝的波黑军队只有3万人,而且极度缺乏重武器,只有约20门大炮和几辆坦克,以及一些防控和反坦克导弹。

除了武器之外,食品和燃料就是最缺乏的东西了,市民们靠拆毁家具来取暖做饭。围城期间,联合国难民署通过萨拉热窝机场运来许多粮食,但是其中大部分被用来付给塞族军人做买路钱。

以萨拉热窝老城居民的境况为例,经过四十天的断粮之后,他们从难民署领导的粮食为:每人一包美军k口粮,奶粉、大米、面粉各1公斤,白糖0.5公斤,肉罐头2.2公斤,菜籽油0.5公斤和洗涤剂200克。下一次救济要到40天以后才能到来。

在大多数围城时间里,全城居民平均每天能领到的食物只有600克,而这是联合国难民署确定的人类最低生存标准的一半。

由于自来水厂被塞族军队炸毁,饮用水也成了萨拉热窝居民的大难题。

仅有的几个自来水管肯定是不够用的,于是绝大多数萨拉热窝居民就不得不从流经市区的米尔亚卡河里取水。一些家长担心受到狙击手的枪击,就让自己的孩子去打水,塞族人总不能天真无邪的孩子下手吧,但是不料就是有许多丧心病狂的塞族狙击手以打死小孩子取乐。

在长达四年的萨拉热窝围城战期间,该城居民一共有1万名平民被打死,其中包括1500名儿童,另有5.6万人被打伤。

一些塞族狙击手专门潜入被摧毁的建筑内来狙击无辜平民。

在臭名昭著的“狙击手大街”,围城战期间一共有225名平民被打死,其中包括60名儿童,打伤1030人。

三,转机

1993年春天,塞族军队攻占了市区北面的丘陵地带,仅仅留下萨拉热窝机场附近3000米宽的地带作为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缓冲。

萨拉热窝距离弹尽粮绝只有一步之遥了。

此时,一个名叫帕夫洛夫的穆族军官想起了冷战时期,为了防备苏联入侵而开凿的巴特米尔隧道,他提议重启这个隧道并且加以延伸,以使弹药补给和援军能够进入城内。

守城的穆族将军佐拉克接受建议,并秘密召集两位工程师和亲信军官着手实施。

这项计划极为机密,就连当时的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格维奇都不知道。

1993年7月30日晚21时,巴特米尔隧道终于通到了萨拉热窝机场下方,从两端来的穆族工兵高兴的握手,自此塞族军队再也无法切断萨拉热窝与外界的联系了,他们曾经多次强攻试图多下这条隧道,但终未如愿。

从波黑战争一开始,塞族人针对平民的杀害、强奸等恶性犯罪行为就已经在东部波斯尼亚蔓延开来,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南人民军的影子,他们向塞族武装移交武器,或者干脆直接下场指挥。

1992年5月,联合国、北约、欧共体,宣布对波黑塞族和南联盟实施全面制裁,在波黑上空设立禁飞区,为被塞族武装包围的穆族平民设立“安全区”。

捷克共和国总统哈维尔是第一个意识到波黑战争并非局部冲突那么简单,他认为整场战争威胁的是整个欧洲的安全,事关欧洲的命运,因此呼吁欧共体和美国来干预这场战争。

渐渐地整个欧洲都在为发生在波黑的杀戮,为萨拉热窝被围困四年而感到羞耻,那些肆意炮击市区、以射杀孩子取乐的人,是整个欧洲的耻辱。

越来越大的公众压力迫使欧共体、北约面临选择。

1994年,2月,北约各成员国开始派遣军用飞机在联合国划定的禁飞区执行任务,并且给波黑塞族当局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其从萨拉热窝周边撤走所有重型武器。

2月15日,萨马兰奇来到了萨拉热窝,慰问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

2月下旬,北约飞机在禁飞区上空击落4架塞族飞机。

4月,波黑政府军发动春季攻势,试图收复失地,打通各个交通要道,旋即遭到塞族军队猛烈反击,并且围困了“安全区”格拉日代,攻打驻守当地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北约迅速作出反应,对格拉日代的塞族军队阵地进行了首次大规模轰炸,遏制了塞族的进攻势头。

8月,南联盟在波黑塞族武装拒绝接受美、俄、英、法、德五国提出到和平协议后,宣布与之断绝一切关系。

至此,波黑塞族武装陷入孤立无援之地,二同时美国和北约却开始了对波黑穆克联邦的武器支援,塞族的军事优势受到了削弱。

其实在北约内部,对打击塞族武装是有分歧的,比如法国自十九世纪起就是亲近塞尔维亚的,但是在1994年11月发生了一起塞族武装扣押英法维和部队当人质的事件,这种做法彻底惹恼了法国政府及其民众,就这样,塞尔维亚人在西欧最后一个支持者也失去了。

但是毕竟,有人质在对方手里,英法反对继续空袭塞族武装,美国不得已在前总统卡特的斡旋下,穆族和塞族达成停火协议,从1995年1月1日起停战四个月。

1995年3月,还没到日子,塞族人就急不可耐地撕毁停火协议,波黑战事再起。

7月,塞族人攻占了一个“安全区”,斯雷布雷尼察,他们终于在欧洲干出了那件震惊世界的大屠杀。

当时的斯雷布雷尼察还有两万名未来得及逃走的穆族平民,在7月11日至22日间,塞族军人对这些穆斯林居民展开了二战以后欧洲规模最大的种族灭绝。

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非常像南京大屠杀,是零散的,发生在很多片地区的。在一些民族混居的村庄,塞族人会在他们的穆斯林邻居的家门口做上标记,然后塞族军人就会进入房屋将年龄在14岁以上的男性从家中带走;在全是穆斯林的村庄,手续就简单得多。

但是带走的人下场都是一样的,被杀。

最早的屠杀目击者,应该是驻扎在斯雷布雷尼察东部,波托恰里村的一名荷兰维和部队军官,他看到两名塞族士兵从圈禁地不断带出身穿平民服装的穆斯林,并向枪击其头部,其行为持续了一个下午。

在当日晚间,塞族军人在大功率聚光灯下继续处决平民。

另一名维和部队士兵,法国警官热内.鲁伊兹在7月21日目睹一伙塞族“白鹰”部队士兵逮到了6名穆斯林老人,他们都是逃离家园的难民。这伙塞族军人让6名受害者选择是自杀,还是被割去嘴唇、鼻子、耳朵和眼睑,6名穆斯林老人最终选择全部自杀。

7月16日,大屠杀的消息传到了美国军方的耳中,他们派出无人机到当地侦查,发现当地有许多土地有被翻动的现象,推测为大型墓地。

日后根据国际红十字会、联合国战犯调查法庭等国际组织的调查结果,在1995年7月11日至22日有7000-11000名平民,以及超过5000名战俘被由姆拉迪奇指挥的塞族军队杀害,有42座集体坟墓被发现,可以肯定的是还有很多坟墓未被发现。

波黑共和国也公布了一份8106人的失踪者详细名单,国际红十字会确认了2984具尸体或者尸块的身份,此外有7000多袋尸块无法确认身份或性别。

当年未能制止大屠杀的荷兰维和部队遭到了荷兰内阁、议会和公众舆论的一致谴责。

1995年8月28日,一发迫击炮弹落在了萨拉热窝市中心的菜市场,炸死炸伤100多名无辜平民,这一幕被外国摄影记者拍到了,当画面在播放的时候,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与憎恶。

一开始联合国维和部队指挥官迈克尔.罗斯说着枚炮弹是从波黑政府军阵地发射的,但是不久维和部队发现弹道计算中有一处错误,不可能来自波黑政府军一方,于是亲塞尔维亚的罗斯将军又宣布不能确认炮弹来自于哪一方。直至2004年,海牙前南战犯法庭审判萨拉热窝围城战塞族军队指挥官加利奇时,反复测算推演,最终得出结论炮击惨案就是塞族武装所为,并判处加利奇终身监禁。

事实上这只是塞族武装第二次炮击该市场,第一次炮击发生在1994年2月,炸死68人,炸伤144人,死伤人数远比本次要多,但是当时没有外国记者在场,因此并不为人知。

斯雷布雷尼察和萨拉热窝菜市场,这两起惨案,是一个转折点,国际社会终于下定决心直接武力干涉。

1995年6月3日,维和部队组件应急反应部队,准备解救被塞族武装扣押为人质的维和部队官兵。

8月30日,也就是萨拉热窝菜市场炮击案的第二天,北约15个国家出动400多架飞机,5000多架次,对塞族武装进行了大规模轰炸。除了9月2日和4日暂时停止外,轰炸一直持续到14日,塞族武装的全部指挥系统、飞机、机场、弹药库、防空导弹,大多数营房都被摧毁了。

同时,波黑共和国联合克罗地亚共和国对“克拉伊纳塞族共和国”发动总攻,将其彻底摧毁,并乘胜杀入波黑塞族控制区。

面对北约的轰炸,渴望复仇的穆克联军,全世界的制裁,波黑塞族共和国面临的是灭顶之灾。最终其领导人卡拉季奇不得不提出愿意接受国际调停,在波黑实现停火,并且委托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代表其进行谈判。

1995年11月21日,塞尔维亚、波黑共和国、克罗地亚三国总统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达成了协议,《波黑和平框架协议》,并于12月14日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

根据这一协议,“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为统一的主权国家,首都为萨拉热窝。

该国由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政治实体构成,通过领土交换,穆克联邦实际控制波黑51%的领土,49%由塞族共和国控制。双方各自拥有自己的政府、议会、军队和警察部队,由三大民族各自派一名成员,组成三人轮流坐庄的联邦主席团,下设政府和议会。

至此,波黑战争结束。

没太写全,有时间在补充吧。

上一篇 2024年4月22日
下一篇 2024年4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