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强势突围!五一假结束,各旅游地成绩单出炉:四川湖南不理想-五一假期河南旅游攻略大全
先谈一谈疫情这几年,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巨大影响,由于疫情的爆发和全球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国旅游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包括这几个方面,先是景区关闭,在疫情期间,中国的景区普遍关闭,导致国内旅游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很多旅游团队都纷纷取消,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各地政府和旅游公司纷纷取消了旅游团队,导致旅游业的收入大幅下降。
受此影响,旅游消费下降了,由于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下降,导致旅游业的消费额度大幅下降,旅游业就业压力变增大,由于旅游业的萎缩,旅游从业人员的失业和收入下降问题日益严重等等……
但今年的五一,仿佛“一切又恢复了”!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测算,今年“五一”全国共有2.74亿人次国内旅游,同比增长70.83%,并按照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
国内旅游收入也达到了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并按照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的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的各项数据都有大幅度增长,甚至超过了2019年同期的数据,达到了历史峰值。
截至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已公布的数据显示,河南成为全国首位接待游客超过5500万人次的省份之一。
浙江则是旅游“吸金王”,整个假期共吸金369.7亿元。但是,相较于其他省市,一些大省的存在感降低了不少。例如湖南与2019年相比,旅游人数减少了23%。
由于一些目的地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住宿和交通条件不足以及景区承载量过高等问题,引发了一些矛盾,对当地的旅游产业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综上所述,今年的“五一”假期有几家欢喜几家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6日15时,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公布了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相关数据。
在已公布“成绩单”的省市中,河南以共接待游客5518万人次位居第一;广东、四川分别接待游客4546.1万人次、4018.34万人次,分列第二、第三;江苏距4000万大关仅一步之遥,“五一”揽客3988.18万人次。
云南的表现也十分优异,出游人数达3501.3万人次,比2019年的1192.8万人次增长了近三倍。
在已公布数据的省市中,小长假旅游总收入破300亿的共有4个,分别是浙江(369.7亿元)、云南(349.6亿元)、河南(310.1亿元)、江苏(310.08亿元)。浙江的旅游人数虽不是最多,但其消费市场相当强劲。
从这些假期数据中可以看出,今年“五一”游客数量最多的省份主要为人口大省,如河南、广东、四川、江苏和浙江等地。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于海波表示,经过疫情三年的影响,人们的出游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短期旅游有打卡补偿,长期旅游则趋向于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不仅追求名山大川、名城古镇,也愿意尝试深度体验、周边游、本地游和微度假等形式。
“五一”期间追求错峰,本地游和周边游比重逐渐增加。那些具有本地人口和周边客源地人口优势的地区也成为了全国旅游市场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在这些省份中,河南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
作为中原文化的中流砥柱,河南是全国数得上的历史文化大省。一般而言,历史文化大省都是旅游大省,但在过去,河南虽然拥有15个5A景区,其旅游品牌影响力却很低,并不在大部分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清单中。
2019年的“五一”期间,拥有9872万人口的河南,只接待了3639.12万人次游客,甚至挤不进当年的“前五”。
从3639.12万人次到5518万人次,河南可谓“异军突起”,三年间增加了1878.88万人次,增加的人数甚至高于湖南、湖北、内蒙古等地整个“五一”期间的游客数。
于海波认为,近年来,一些城市在旅游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不断深化,城市街区景观、消费场景和活力不断更新和改进。这种不断提高和完善的努力,必然提高这些城市的综合吸引力。
在疫情三年间,河南地区通过推出《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等系列节目,让许多城市不断创新推陈出新。例如,洛阳市打造了“汉服友好型”城市,在“五一”期间举办了穿越活动,吸引了超过100万游客前来参观。
龙门石窟等景点也成为了汉服爱好者们热衷的打卡地,在这个背景下,河南文旅业经历了快速增长,而相比之下,四川、湖南等省份的表现则略显不佳。
湖南今年的旅游人次较2019年有所下降,而四川的游客热情也不如以往,尽管今年四川接待游客数排名全国前四。可比口径指标显示,四川今年的“五一”假期旅游数据较2019年同期增长27.3%、22.2%,但仍未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2023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国内旅游收入达到了1480.56亿元,比历史同期水平都要高。中国新闻周刊对近七年“五一”假期旅游数据进行了汇总,发现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旅游市场经济消费波动较大,但整体而言,仍处于稳中向好的趋势。
人们还注意到,2023年“五一”假期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大约为540.35元,比2019年少了约63元,甚至低于2017年和2018年的数值。同时,今年“五一”假期有5天,比2019年多了1天,但每人每天旅行消费实际上更低。
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连增表示,疫情对中国居民的资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引起了消费保守的心态。
在这种情况下,“价廉物美”成为了特别受欢迎的选项。然而,在北京工作的张定常在今年“五一”期间计划带孩子去成都旅游时却发现,中高端酒店的价格翻了数倍,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消费预算。
在于海波看来,游客更为理性的消费观念和各地普遍的惠民措施都是造成人均旅游消费减少的原因之一。许多城市通过减免景区门票或打折促进旅游消费,还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等刺激措施。周边游、近郊游和本地游比重增加,也降低了旅游成本。
今年小长假期间,城市采取了许多类似的活动,如文艺表演、直升机表演、灯光秀、焰火等,可以说大家省去了很多景区门票消费。
据多项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旅游者的年龄普遍更加年轻。根据携程的预订数据显示,今年“00后”游客订单占据了35%,“90后”占据30%,而“80后”则占据了26%。值得注意的是,“00后”首次超越了“90后”成为了假日旅游的主力军。
年轻人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文化艺术、国风、和新兴的旅游项目成为了新的趋势。
“旅游+文化艺术”、“旅游+博物馆”、“旅游+社交”等项目备受欢迎。各地也纷纷推出各种看展式的社交活动,例如国风汉服、茶道、音乐会、音乐节等,周边酒店的预订量也出现了同比上升。
同时由于年轻人的需求多样化,以及各种新兴玩乐项目不断增加,许多三四线城市和冷门小众目的地也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根据文旅部官网的信息,今年“五一”期间,北京、杭州、大理、厦门等传统热门旅游城市依旧热度不减。而像重庆、长沙、淄博等网红城市,以及长兴、仙居等小众目的地也备受关注。
随着年轻旅游者的增加,旅游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近期,“山西文旅被网友怒批”成为了社交媒体搜索榜前列。许多网友抱怨山西文旅的不作为,分享了在山西旅游时遭遇宰客、交通不便、景区管理差等的不愉快经历。
还有一些网友指责山西和陕西两省在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沿线砌墙的做法,认为这是为了防止“免费观景”的游客。尽管官方声称这个做法出于安全考虑,但争议依然难以消除。
为此,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在今年“五一”前开展了全省旅游市场价格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知名度较高的A级景区及景区内住宿、餐饮、零售业经营者违反价格法律法规的行为,以提升旅游体验质量。
虽然数据还未正式公布,但可以预估山西省的旅游经济增长空间还有较大。
由于一些城市旅游市场秩序存在问题,许多民众还是对旅游安全和体验存在担忧,因此今年“五一”许多人的旅游需求并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只有加强市场秩序管理和提高旅游体验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