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赵高?-评价赵高诗句
赵高本是赵国疏远宗室子弟,他们一脉来到秦国之后,也没有过上多少好日子。赵高的母亲更是因为触犯了的秦法,导致身体残缺,他们一家便被安置在专门给触犯刑法的犯人,刑满释放后居住隐宫所在。按照秦法,赵高的情况只有特赦和战功才可以改变处境。
始皇时期
根据公元前210年,沙丘政变,赵高劝说李斯的对话片段:
《史记·李斯列传》: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所以,大概在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十六年:
内史腾攻克韩国,韩国灭亡。而赵高的故乡赵国正面临着“秦国三虎将”王翦和杨端和的双重威胁,本来李牧、司马尚是赵国最后的壁垒,秦国却通过收买赵王宠臣郭开散布谣言的方式,使得赵王下令杀死了李牧。
同年,赵高因为精通刑法、书法,又颇有文采,便被秦王特别提拔为中车府令。
关于他书法水平,始皇在统一文字时:令李斯作《仓颉》七章、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规范字帖,可见一斑。
所谓中车府令隶属于九卿之一的太仆,负责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也就是皇帝出行的车驾和全国马匹的收购、培养等等事宜。中车府令虽只是中等官职,但由于是负责管理皇帝出行的车驾,可以自由进出宫廷,在当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务,它标志着皇帝的信任和喜爱。
中车府令并非谁都能当,除了皇帝的信任之外,还需要很高的体能要求。
古代君子六艺,御为其一,御有五种:鸣和鸾”、 “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要达到为君王拉车的标准就需要:
《六韬·犬韬·武车士》选车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走能逐奔马,及驰而乘之,前后左右、上下周旋、能束缚旌旗;力能彀八石弩,射前后左右,皆便习者,名曰武车之士,不可不厚也。
一石是多少呢?汉承秦制:
一石:在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1石=29760克,1钧=7440克,1斤=248克
也就是要求身高最低1.73米,拉动大概476.76斤力的弓弩。
步履矫健、身手灵活、车技熟练,这无疑表明赵高并不是一个文弱书生,他除了有不俗的文化上的造诣,武技方面也是拿得出手的。
《史记·蒙恬列传》:秦王闻高彊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这表明赵高是一个才华洋溢,又懂得政治投资的人。他给老板的印象是办事精明能干、性格坚韧勤勉、做事情十分果断,这不就是理想员工吗?
二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沙丘,而赵高此人很精明,衡量利弊,他在多年前做出的政治投资一下子就让他在扶苏和胡亥之间做出了抉择。
他先是利用胡亥心中对权力的渴望说服了胡亥修改诏书的行动,然后又打算联合李斯加大胜算。赵高此人,极为擅长洞悉人性,在对李斯的问题上,他采取了三种手段:
1、利用李斯对权力的依赖性,拿他和蒙恬对比,让李斯产生扶苏即位之后,自己就会失去权势的担忧之中;
2、利用一些比较知名的权臣失势之后,后代生活凄惨,再没有这般富贵局面,进一步加深李斯的恐慌;
3、美化胡亥,把胡亥形容成“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只要改而支持胡亥,便是从龙之功,不仅可以逆转局面,富贵也可期。
李斯是个聪明人,他本就不是秦国人,来到秦国也是为了追求功名富贵。如今,一边可能是扶苏即位,自己失势,而另一边却是天大的机遇。很显然,利益面前,这笔账李斯的心中很快就做出了抉择。
赵高联合李斯完成了胡亥的登基成就,接下来就是第二套计划的开端了。
简单来说,便是“瞒上欺下”。
怎么个“瞒上”法呢?
第一步:利用胡亥对自己王位得来不正的担忧,说服胡亥杀死对自己有威胁的扶苏、蒙恬蒙毅和其他兄弟、姐妹;
第二步:劝说胡亥,当上君王就应该享受生活,隐于幕后还可以减少失误,避免形象受损;
第三步:选择美女作为妃嫔,然后收集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珍馐美味,让胡亥沉迷于此。
《史记·李斯传》: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财物入於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为何要称为瞒上呢?因为这样做了之后,君王和大臣之间就会存在沟通的隔阂,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赵高传达。甚至于,从陈胜吴广起义到章邯叛秦降楚,这么长一段时间内胡亥都不知道战况如何。
《史记·李斯传》: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於赵高。完成了这些步骤之后,有什么用呢?
作用可大了,比如李斯便是被赵高这样绊倒的。
说起李斯来,他也确实是个实干派,不仅要忙着处理全国的内政,还要随时关注着各地的起义军的状况。秦律规定,大规模调动兵马,需要将军手中的兵符和皇帝手中另一半会和,李斯眼睁睁看着起义军规模越来越大,就很着急,可皇帝又在深宫人不识,难啊!
这时候赵高这厮就出来了,他温言细语地说皇帝在哪里哪里,你什么时候去找他比较好之类的。赵高很有心机,他专门挑胡亥玩耍正开心的时候,让李斯去见他。有一次,李斯去了,胡亥正轻解罗裳半掩衣,与妃子玩到兴头,李斯很尴尬,胡亥很生气。
如此几次,赵高就悄悄对胡亥说:“陛下,我观丞相对您颇有不满啊。”
胡亥疑惑道:“老师何出此言呢?丞相虽有不妥,但对国事一直尽心尽力。”
赵高道:“陛下,臣听闻丞相几次坏了您的兴致,此是其一;其二,当初沙丘之变丞相未曾获得实际利益;其三,丞相和造反的陈胜吴广等人是同乡,而丞相的儿子对于造反者却没有派兵镇压,陈胜吴广也没有去攻打他,这不得不防啊!”
胡亥细思之下,越发惶恐不安,急迫的追问道:“依老师看,该如何是好!”
赵高微微一笑,安慰道:“陛下不必惊慌,臣自当为陛下解决后患。”
《史记·李斯传》:李斯子由为三川守,群盗吴广等西略地,过去弗能禁。章邯以破逐广等兵,使者覆案三川相属,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赵高得到胡亥的授权之后,着手便开始了对李斯的逮捕、严刑拷打,然后把给李斯求情的几位朝中大臣以叛国罪同处论斩。
赵高对李斯百般手段使尽,李斯被屈打认罪,李斯的内心却觉得这是莫须有的罪名,一定会有转机。赵高便差人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去告知李斯,有何冤屈都可以写下来,然后等他们禀报皇帝后肯定给李斯一个清白。
《史记·李斯传》:“臣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矣。逮秦地之陕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脩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彊。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脩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原陛下察之!”赵高很坏,李斯以为这是自己的传机,没想到,写下来的上书却被赵高一手扔掉。赵高得意地看着李斯:“囚犯安能上书!”
一代风云人物便这样带着冤屈死去,事后胡亥十分害怕,他高兴地对赵高说:“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
李斯死后,赵高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帝国的丞相,但他也忧心有人暗中对他不满,便又想了一招:指鹿为马。
《史记》: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马也”。通过这样一出闹剧,大臣中凡是有和赵高敌对勇气的,都暴露了出来,事后,赵高编织罪名对他们进行了贬谪、杀戮。
赵高便这样完成了权力的转换,一步步走向了帝国的巅峰,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了。
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的话欢迎关注、点赞、分享(* ̄︶ ̄)
每日一篇历史故事,故事有温度,历史有诗意,百般滋味,全在心间。
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