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风平浪静下应对方案可有可无,疫情两年也躺平?-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两个成语都应该不难理解。防患于未然吗,是多么的有实用价值!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个小红点,因此忧患意识超级无敌。他们觉得国家想生存下去,且过得好一点,必须在看似平风平浪静的日子里,防患于未然。
于是,国家的金库储备足够,遇到风吹草动就用点积蓄,轻松搞定。过后,不忘再把之前花出去的钱补回来,再有能力时继续储蓄。以此类推,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所以,关键时刻总能拿钱出来安慰国民。
疫情期间,不停地领取免费口罩,不能出国游玩就发免费的消费券,减免租金、政府补贴等一系列彰显家大业大的王者风范。
那么,疫情出现后,第一时间购买到不同国家生产的几种疫苗,全民接种。同时,家用简易方便测量新冠病毒的小玩意,邮寄到住家邮箱,大家去办公室之前自觉的自我检测。
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会经常在地铁站、机场等公共场所,看到实枪核弹的警察三三两两地巡视,那阵势让人心安。
这些都是政府一直努力并教育国民必须保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防范意识。虽然有人调侃政府就像是大家长,管得太多、太细、太严,但是灾难来临时,它的优势就得以发挥出来,百姓只要跟随政府的政策就好,不必操心费力。
疫情初期,各个国家、各个部门以及每个人都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难免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漏洞百出,状况连连。
新加坡也不完美…
记得美国的什么女官员在教育民众讲究卫生时,刚刚说完高级的防范术语,接着一幕就是把手指伸进嘴里,舔唾液翻开准备的下一页稿纸,被媒体录下来的动态举止,高倍清晰……无语死了!没有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露怯是必然的,还管你是什么地位的人吗?六亲不认。
但是,两年了,西安疫情是武汉之后最严重的一次,为什么两年下来还是有人为造成的事故出现呢?
自己确诊需要隔离的人,反复主动打电话联系各个部门,最后还是全家都被感染了事。孕妇、心绞痛等疫情发生期间一些必须急救的特殊病人,为什么会因为核酸检测而命丧医院呢?
难道必须在即不影响急救情况下的核酸检测的应对方案、预警应急措施都没有吗?真的是不存在这样救急解决问题的方案吗?是没有想出来,还是想不出,还是不作为?比研究疫苗还难吗?
这么大的全球性人类命运共同的灾难,中国已经不惜一切代价,成为全球的典范,所赢得的时间,足够让各个部门,特别是医院做得更好一些,不是吗?
最可怕的就是天灾人祸一起来。
政策都是人制定的,有方案没做好,是一回事。如果没有方案,没有应对机制,在疫情面前,实在无法理解。事后道歉,显得苍白无力!
本来能保住性命、能及时抢救而避免悲剧的发生,却在天灾人祸面前、在医院门前被分分秒秒地秒杀。都不知道该不该、能不能理解这样的结局?
还有人在网上哭诉疫情隔离期间无卫生巾使用,还有人反驳这是大小姐脾气,矫情。虽然像是生存训练欠佳,哭泣的有点奇怪,但是这种必须品是属于必备品范畴的,不管是个人还是隔离点,都欠妥。是不是平时心太大了点?
不容易,每个人都不容易。这种情感语录只是让我们对任何事情尽可能产生同理心,多换位思考。但是这跟具体落实应对方案不是一个层面的事,委屈也不能理解为能力有限,尽力的代名词。
只有制度的制定和具体可操作实施的方案,有标准化的流程,在疫情之下,启动应急预案,每个人都知道,在反复演练下能够自动应付紧急情况。不需要浪费时间,做没必要的沟通而进行的规范性执行,才是硬道理。
但愿不要再发生医生和护士为了要不要抢救病人而大吵一架的笑话了。
疫情还在进行时。未雨绸缪,大到国家、机构、部门,小到家庭、个人,都应该具备防患意识,做好一切应对准备。
新加坡政府修建的组屋都配有一个不太大的防空单间,每个公司和家庭也配有急救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绝对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