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宦海浮沉 一梦《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人物是谁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牡丹亭》是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最得意的作品,在这部瑰丽的传奇作品中,汤显祖用超现实主义的浪漫手法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的一段生死爱情,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杜丽娘这样一位不懈追求自由爱情、勇于追求思想解放的女性形象。“万物之情各有其志”,推崇人文精神的汤显祖在作品中寄寓着美好的理想,既是对自由、生命、爱情等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也是对禁锢人性的封建礼教最有力的反抗与最无情的鞭挞。
青年时期,汤显祖胸怀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可是宦海浮沉,从一开始他就走上了一条坎坷曲折的仕途。明中晚期的政治形势日益腐朽与混乱,汤显祖生活的年代正好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他少有才气,因为如此,当朝首辅张居正曾多次想招揽他,但都为正直的汤显祖严词拒绝,张居正之后,他又断然拒绝了张四维、申时行等当朝权贵的拉拢。多次参加科考却屡次落弟,直到34岁时,汤显祖才以一个极低的名次终于考中了进士,然风华正茂已过,他只能在北京、南京担任着北京礼观政、太常寺博士等一些微不足道的官职。幸运的是,南京是文人荟萃之地,更有着徐霖、姚大声、何良俊等一批戏曲名家,汤显祖闲时常与这些文人雅士吟诗赋曲,也得以学习了一些戏曲知识。
汤显祖品格高尚,蔑视封建权贵,为政廉洁自律,从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明史》载他“意气慷剀”、“蹭澄穷老”。当时,明政府的统治阶级内部已分崩离析,朝堂之上的政治风气很不好,阶级矛盾也非常尖锐,民不聊生,大明帝国其实已危如累卵。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大胆上书《论辅臣科臣疏》,愤然抨击当时的腐败政治,却因此触怒了万历皇帝而遭贬,徒遭恶变。一年后才遇赦,他又被贬到穷乡僻壤的浙江遂昌做了一个小小的知县。
史载,当时的遂昌“学舍、仓庾、城镇俱废,殆不成县”。汤显祖上任后严肃整顿吏治,体察民间疾苦,雷厉风行地实施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很快就改变了遂昌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建立了该县历史上的第一所学堂,奖励农事,减轻徭役,缓征赋税。因为崇尚人道,他竟放罪犯在除夕夜回家与亲人团聚、在元宵节外出自由观灯,而这些罪犯竟也无一人脱逃。为政五载,汤显祖政绩斐然,他也因此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但却在腐败黑暗的官场中遭受到不少诋毁。“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汤显祖如东晋时的陶渊明那般坚决地遽然挂冠而去。遂昌百姓感念汤显祖的恩德,特意建造了一座生祠为他歌功颂德。出淤泥而不染,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僚,在老百姓中能树立如此崇高的威信是非常不容易的,而这也迫切反映了人民普遍对于清官的渴望。在那个贪腐成风的大明王朝,汤显祖在官场上的存在无疑是一股清流。
归隐之初,汤显祖仍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内心尚存“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的幻想。这种政治理想后来也真实地反映在作品《牡丹亭》中,其中的“劝农”篇中有一段唱词:“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但是,汤显祖最终成为不了一位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当功名飘散如浮云时,他便不再问政治世事,他将寓所命名为“玉茗堂”,从此走上了一条“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文学、戏剧创作道路。汤显祖勤勉好学,为官之时常读书至夜半,有人问他:“老博士何为嗜书?”答曰:“吾读书不问博士非博士。”辞官归隐后,家贫,他常指着满床书籍自嘲:“有此不贫矣!”博学多才的他在戏曲创作上成就辉煌,特别是创作了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临川四梦”,家喻户晓的《牡丹亭》为经典代表作。今天,《牡丹亭》已被改编为典雅唯美的昆曲剧目,而由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精心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也已在世界巡演了数百场之多。
明朝中后期的文学深受阳明“心学”的影响,很多文学作品有力地抨击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具有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个性思想解放的时代特质,典型作品如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等明小说。汤显祖的文学创作也深受晚明社会思潮的影响,他曾与阳明“心学”的代表人物、明后期的思想家李贽交好,故而他在戏剧理论上提出了符合时代精神的“至情说”,而这也与晚明小说所形成的言情思潮相符。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个“至情说”融于文学作品和戏曲艺术,在深化思想内涵、塑造人物性格等方面蕴涵着真挚朴实的情感,无情地揭露腐败的政治,勇于打破禁锢人性的封建思想统治,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生命的自由。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丝竹声声,袅袅娜娜的杜丽娘“梦回莺啭”,委婉清丽,情丝绵长。四百余年来,汤显祖的戏曲艺术作品不绝于舞榭楼台,延绵至今,已成为世界戏曲艺术宝库里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其戏曲之优美犹如唐诗宋词般隽永,令世人陶醉于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意境美,不禁感叹中国戏曲艺术纯粹的迷人魅力。清时的陆辂评价汤显祖说:“始焉学道,居然大鸿也;继而慷慨,又为直节名臣矣;晚乃漱润词场,以风流擅名当代。”汤显祖,这位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戏曲家、文学家,他用最唯美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在中国戏剧艺术史上挥毫写下最璀璨的诗篇,永葆其灿烂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