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五大特征!-翡翠原石五大特征是什么
点关注公众号,锦玉满堂
翡翠原石五大特征(翡翠原石 翡翠原料 翡翠皮壳 翡翠绿色)翡翠原石分为原生矿和次生矿两种。其中原生矿又可称为新坑无皮石;次生矿是指翡翠原石成矿后经过长期风化作用,与各种外界应力作用形成的形状各异,带皮的翡翠原料。
翡翠原石常有一层风化壳。由于风化壳的存在,以致无法观察到翡翠内部。而对翡翠原石的鉴定则主要是通过观察风化壳表面出现的各种现象,推断该翡翠原石内部质量的优劣。在翡翠原石表面常出现以下现象。
(一)皮壳
绝大多数翡翠原石有风化壳,即翡翠原石在地质搬运过程中经风化作用形成的产物,称为“皮壳”。如果皮壳比较粗糙、有沙粒感的翡翠原石,称为砂皮石。根据砂皮的颜色可分为:白砂皮、黄砂皮、铁砂皮、黑乌砂皮等。其中白砂皮翡翠内部往往没有颜色,如果有也是淡淡的绿色或紫色,但一般透明度较好;黄砂皮翡翠原石内部可能有较多的绿色,但多数颜色不均匀,有时也可能有较浓艳的色根,一般认为铁砂皮的皮壳很薄,内部品质较好,可出高档料;黑乌砂皮为颜色较深的黑色、绿色,一般认为内部会有较深的绿色部分,甚至可出现满绿的翡翠,但是黑乌砂皮翡翠原石变化非常大,有的里面绿中带黑点、有的里面是很干的绿、有的里面绿很脏;石灰皮呈灰白色,皮较软,可用铁刷子刷掉石灰皮层,多数是高岭土化所致,内部一般种质较好。此外,还有经过水的冲刷,外皮光滑,手摸上去没有砂的感觉,很细腻的水石皮。这种皮很薄,颜色也有多种,有褐色、青色、淡黄色等。由于水皮石的皮很薄,强光可以透过,较容易判断里面的情况。水皮石的翡翠一般都经过较长距离的搬运,较致密、细腻的部分保留下来了,所以一般品质较好。总之,可根据翡翠皮壳的颜色、致密程度、光润程度、厚薄等,推断翡翠内部颜色、透明度、净度、结构等优劣程度。
(二)松花
“松花”是指翡翠皮壳上绿色的表现,也就是翡翠内部或浅层绿色在皮壳表面的一种表现。由于致色离子的种类、浓度和空间分布在一定的成矿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根据松花颜色的浓淡、数量的多少、形态的变化,可以推断翡翠内部颜色的变化和分布。如果松花的颜色浓而鲜艳,价值就会高;如果翡翠皮壳上没有松花,内部可能很少会有色;而皮壳上多处有松花,则内部可能存在颜色或者仅仅存在于表层。另外,松花是否渗入翡翠内部,渗透的深度等,也是推断颜色好坏的依据之一。
(三)蟒
“蟒”是描述翡翠原料的术语,是指翡翠中的绿色条带在风化壳的表现形态。一般呈凸起的曲折细脉状分布在风化壳表面,犹如一条蟒蛇盘卷,是判断有无颜色及颜色分布状态的一种依据。翡翠的成岩成矿有着不同的世代,形成了结构、成分上的差异,这就导致了硬度不同,在风化过程中产生差异风化。一般细粒致密结构比粗粒疏松结构抗风化能力强,绿色部分比无色部分抗风化能力强,所以与无色、浅色粗粒疏松结构的基底相比是细粒结构的绿色部分凸出来,形成蟒带。翡翠的绿色条带多是成岩期后改造的结果,成岩期后改造首先是在应力作用下硬玉岩变形、破裂,而后含致色离子的热液侵入,进行离子交代,形成绿色条带。所以说有色条带多是变形破裂带,而这一破裂带又继续在应力和热液作用下发生了揉皱和重结晶,形成了一条结构致密的弯曲翡翠色带,反映在风化壳上。蟒带的形态、颜色、走向、倾向是判断翡翠绿色变化的重要标志。(四)癣
“癣”是指在翡翠原料皮壳表面上出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呈黑色、深绿色或灰色的印记。是一种与翡翠绿色有关联的表现特征,是铬离子的提供者,俗称“癣吃绿”或“绿随黑走”。癣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碱性角闪石,通常呈柱状、纤维状集合体,呈靛蓝色、蓝黑色,往往围绕辉石、尤其对硬玉呈边缘交代或完全交代,与皮壳周围的物质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如果在一个面上出现有大量的片状癣,而另一个面上有大量的点状癣,那么内部可能含有太多的阳起石等产生癣的矿物;如果有一些癣仅仅在一个面上有表现,而且都是片状癣就有可能仅仅在表面有一点“脏”,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在二个面甚至三个面上有癣时,有可能内部很脏。(五)雾
“雾”是指存在于外层风化壳与内部翡翠之间的一层雾状不透明物质,实际上是一种硬玉矿物退变质作用的结果。由于温度的降低及压力的增加,原生矿物硬玉发生退变质,形成新的次生矿物包裹在硬玉岩外部,形成了中心部分是硬玉岩,外面是次生矿物层,最外层是风化壳的格局。这些次生矿物主要是钠长石和霞石。雾有厚有薄,颜色有白雾、黄雾、黑雾和红雾。雾的有无及雾的颜色反映的是原岩的信息,雾的出现是有翠色的一种预兆,不同颜色的雾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般红雾和黄雾是由于含铁量高而引起的,而高铁又使得翡翠绿色发暗;白雾表明含铁不高,是较纯的硬玉岩,可能出正绿色高翠。 翡翠毛料的构造和特征一般来说,翡翠毛料由皮壳、雾、玉肉三部分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翡翠毛料都有雾,只有老场区、大马坎场区出产的翡翠毛料才有;也不是所有翡翠毛料都有皮,新场区的”新山料“大都没有皮壳。有皮的翡翠毛料分为山石(沙皮)、水石(水皮)、半山半水石,其中半山半水石的皮比山石
还有一块是08年10月公盘上出现的木那石,5228号,5千克,60万欧元,保留价是12万欧元千克,比5431的单价6.9万欧元高了很多。这是典型的III期翡翠,显示出绿色的蟒带。但这个石头赌性很大,按常规推理,这个带子肯定在里面连成一体,那么绿色部分应该不超过500克,就算有500克,也就是说单价超过1200万元人民币一千克,可以想象,如果要投到这件石头,至少从这个价起步,迫使你去做成高档的首饰级的戒面,也就是说以单个戒面5克计,其价值全部超过10万元以上一个戒面,你能看得到吗?你能想象吗?你有这种胆识吗?有白雾白沙皮的石头,是人们最喜欢的翡翠赌石之一,认识雾在其中的作用,认识其形成的规律,对赌石成功是极其重要的。
黄雾产于砾石层的氧化淋滤带,是翡翠砾石氧化淋滤的产物。在缅甸翡翠矿区广阔的第三第四纪沉积物的最上层、在大马坎和老场区的最上层,大多产出黄盐砂皮的赌石,这些赌石中广泛的存在翡翠的黄雾。研究表明,黄雾是在风化成岩作用阶段,微量氧化铁水溶胶沿硬玉颗粒的粒间或微裂隙由表向里渗透沉淀的结果,这种氧化铁的水溶胶在地表环境多以胶体的形式渗滤沉淀,所以黄雾常常会显示胶体沉淀“李泽网环”(是胶体沉淀中常见的现象,经常出现在地表风化环境中,如铁冒中见到的孔雀石,球形的玛瑙石,它是一种同心圆状的特征环纹)的特点,镜下的观测表明,这种胶体的氧化铁多以针铁矿(Fe2O3H2O)形式存在于硬玉颗粒间及微裂隙中,由于这种矿物为黄色,所以雾层显示为黄色。有黄雾的翡翠相对来说较之白雾的翡翠经受的氧化淋滤作用要弱一点,一般说种水还是比较好的,由于含铁量稍高,翡翠的地张一般会带点灰味,翡翠的绿色大多显示蓝绿色的特点,研究表明,这种蓝绿色的翡翠是铁致色的。在黄砂皮的翡翠赌石中有两种情况要引起重视:一是表皮见松花,擦口见黄雾,感觉颜色有点泛黄,但再擦进去,颜色变蓝,黄味跑掉了,这种情况大多黄雾层比较薄,由外到内黄色从浓到淡;其二是见到松花,一擦见不到颜色,是黄雾将翡翠的颜色分开了,很多人以为没有颜色了,其实如果你再花时间往里面擦,穿透雾层,会见到淡淡的黄味变成蓝绿色的翡翠颜色,这种情况是由于翡翠的雾层出现了“李泽网环”的特点,开始的时候黄雾由浓变淡,再进去又由淡变浓,胶体层黄雾非常厚,有时厚达5-6厘米。黄岩砂皮中最渴望的还是具有带子绿色的翡翠赌石,如果有黄雾,又有松花莽带,那就是十分理想的翡翠赌石了,可惜这些年已经没有见到这样的石头了,以前在老帕坎场口及结崩琼场口能见
红雾产于氧化淋滤层下部及氧化淋积层内,在这个层内,淋滤作用已经变弱,淋失作用非常有限,所以皮壳砂粒感消失,它们一般位于大马坎及老场区的第二层。研究表明,这是由于氧化铁水溶胶向深部运动,地下水量大大增加,氧化铁胶体颗粒增大,在形成针铁矿的同时,大量形成水赤铁矿,由于水赤铁矿是红色的,所以雾层显示出了红色的特点,但由于同时存在针铁矿等其他矿物,所以红雾常常带褐色的感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牛血雾”,那些黄色的针铁矿较少的雾则常称为“干雪雾”。红雾一般较薄,很少超过2厘米,红雾也很少见到李泽网环。在赌石的应运中,人们最怕赌到红雾的石头,这是因为:(1)红雾的石头往往地子较灰,主要是由于含铁量较高的原因,里面的颜色也会显示蓝绿色或深绿色的特点,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为红雾也可以是有含铁量少的翡翠赌石被外部淋滤的铁质侵染形成红雾,但概率较低;(2)红雾常常跑皮,这种石头基本上可以肯定是高含铁量的赌石,地张非常灰;当然红雾的石头常常种水非常好,同时由于红雾基本上出现在风化淋积层,质量也相对要好一些。红雾的石头皮色多为黄砂皮、铁砂皮、铁锈色皮,可带有红蜡壳。
黑雾产于风化还原层,位于风化壳的底部,基本上全部位于潜水层下面,处于还原环境,前面讲到的卯水作用就是发生在这个层面。上部淋滤下来的铁质和相对活泼的锰质,在这里遭受还原作用,所以黑雾多为二价的铁锰物质。硬锰矿和氢氧化亚铁是形成翡翠砾石皮壳和雾层的主要物质,由于这些物质为黑颜色,所以形成黑色的皮壳和雾层。在赌石的判研中,黑雾的风险最大,所以要细心观测和研究。(1)雾层很厚,经常有高色的翡翠产出,但厚厚的雾层包括卯水层会阻隔翡翠有色部分,采用擦口观测,很难有耐心擦到颜色部分看清,所以常常漏掉好色的翡翠;(2)含铁量相对较高,所以地色很灰,由于种水较好,很多时候给人以苘水的感觉,但实际上没有苘水种份,价格误判;(3)不要以为黑雾的石头一定出高绿色;(4)黑雾经常跑皮,特别是大马坎场口常见到,这种石头十赌九输,没有颜色。
四、【卯水现象与卯水翡翠】
在5670水口靠近边皮位置,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有一层像雾层一样、特别厚的灰黑色层,它位于皮壳与肉之间,这一层东西在加工制作的时候,基本上被舍去,有时候不小心带进一点作成手镯,就会形成阴阳色的手镯,十分难看,手镯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对这种东西加工师傅十分忌讳。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是在没有切开的蒙头翡翠上,光凭表皮的擦口看不到深层肉的表现,往往会因为这层东西就会判断翡翠质量很差,因而失去了对整个石头的正确评价!后来我发现这种现象在翡翠赌石中十分常见,下面两张图片红色箭头指示了这个特别的东西,这究竟是什么呢?
这种现象业内称之为卯水现象。卯水是翡翠中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它仅分布在一些翡翠砾石的表层和沿表层分布的裂隙两侧,呈灰色、灰绿色、灰蓝色,厚度通常仅为1~5cm、少量达到10cm以上,当有早期形成的裂隙时,卯水则沿裂隙发育得更深入些,进入到翡翠的内部。卯水现象使翡翠砾石内部与表层产生不协调的现象,清晰边界呈锯齿状、不规则状。以前人们以翡翠砾石受到猫撒的尿所浸染,便以“猫尿”称之,后改称“卯水”,专指这种特殊的翡翠现象。
在翡翠砾石风化搬运及其成岩过程中,特别是在成岩过程中发生的特殊作用,有研究者称之为表生还原性水/岩反应,这就是卯水作用的地质学解释名词。这种作用主要的过程与特点:1、第三纪早期,翡翠矿区遭受一次强烈的风化作用,其表层遭受了强烈的氧化作用,表层形成铁质层。2、翡翠砾石和其它岩石的砾石伴随着植物有机质(草木和腐殖质等)被搬运、沉积,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在植物有机质的还原作用下,发生缓慢而又漫长的水/岩反应。3、一方面,表层的风化所形成的铁质(Fe2O3.nH2O,褐铁矿)受到还原,形成了铁叶绿泥石矿物,从而形成黑色、蓝黑色、灰黑色或灰色的皮壳;另一方面,砾石表层一定的距离内,水沿着颗粒界面间距渗透、微裂隙空隙渗透、大型的裂隙渗透受到水的溶解作用,导致翡翠中的Fe、Mg、Al、Si溶出,并在这些空间形成隐晶质、非晶质的绿泥石质粘土矿物的沉淀,由于绿泥石的颜色主要呈现灰色、灰绿色、蓝灰色的特点,所以形成的卯水翡翠也呈现出相同颜色的特点。4、这种还原性水/岩反应是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翡翠灰砂皮、黑砂皮、黑乌砂皮的原因,也是卯水翡翠形成的原因。
有资料表明,缅甸翡翠矿区存在前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其中富存翡翠砾石的第三系和第四系的砂砾岩层厚度巨大,最厚可达300米或更多。第四系地层:灰色、黄色砂砾层,红色黄色风化土,砾石成分有角闪片岩、花岗片麻岩、石英岩、蛇纹石化橄榄岩、翡翠、钠长岩、石英脉、玄武岩、安山岩、灰岩和砂页岩等。第三系地层:灰色砂砾岩,常为灰色与黑色含碳质紧密胶结,砾石成分同上,出露于切割较深的小河溪流岸边,以及在帕敢、帕敢基、会卡等处露天采场和竖井开采的深部。在帕敢会卡等地,现在已开采到深部的第三系砾岩层。各种成分的砾石为灰色、深灰色、黑色,由富含碳质的泥沙物所胶结,成岩作用良好,胶结十分紧密。由于胶结紧密,开采时,一般都需要打眼放炮使砾石松动,挖出来后再经手拣和水洗,刷净才能选出其中的翡翠砾石。灰色、黑色富碳质胶结物是成岩作用过程具还原性的可靠证明。所以卯水翡翠有两种产状:1、产于第三系砂砾岩中:与各种岩石的砾石一起产出,胶结物为灰、黑色、富含碳质物,紧密胶结。2、产于第四系砂砾层中:一种是松散状,未胶结或胶结作用差,表皮层一般都没有黑色碳质胶结物,这是第三系砾岩受到第四纪的侵蚀搬运沉积形成;另一种是皮壳上有一层黄色覆盖物,这是卯水翡翠在第四纪时再一次受到氧化,从而形成一层黄色覆盖物在卯水翡翠皮壳之上,实际上这两种卯水翡翠均来源于第三系地层。卯水翡翠的主要特点是:一般出现于黑乌砂皮、灰色蓝灰色黑灰色等皮色的翡翠中,表皮如果不清洗,常常见到黑色炭质胶结物,种差的翡翠中比较多见,种好的翡翠中比较少见。卯水层灰色、蓝灰色、绿灰色,厚度1-5cm,与翡翠的肉呈清晰界限。分布于翡翠表层或翡翠裂隙中深入到翡翠内部,其变色的原因是在翡翠的粒间空隙中沉淀出绿泥石物质,这种绿泥石呈隐晶质或非晶质,导致翡翠颜色变成灰色、灰绿色、蓝灰色,并使得翡翠的透明度变好,种水变佳。
《缅甸翡翠阶地矿床表生还原性水岩反应的宝石学意义》一文中写道:缅甸翡翠的表生还原性水岩反应作用可使翡翠出现灰绿色、暗绿色和蓝绿色等次生色,且透明度有所提高,显示油青种、蓝水种翡翠的特征,对其深入研究,对在翡翠次生色的分类、翡翠种属划分、翡翠鉴定、翡翠赌石的质量评估、翡翠优化和开展对其它玉石的相关性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宝石学意义,表生还原性水/岩反应即卯水作用。张仁山先生在《翠钻珠宝》一书中,详细的描述了所谓皮色水,这种皮色水现象就是卯水现象,认为皮色水是翡翠原料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对翡翠的颜色变化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其特点是一种灰色、暗色沿整个翡翠由外向内部侵入,受侵部位透明度有转好的趋势,浸入层深浅不一,深可达十余厘米甚至更多,浅的也有1厘米左右,常成同心状。有绺裂的部位似乎容易浸入,明显的可以看出水浸部分顺绺而入的趋势,这是由于外部某种原因浸染蚀变而造成的结果。如翡翠原料为不透明新种的干白地,水浸部位就变化为半透明老新种较润的灰地、灰水地;较鲜较新的绿色也会变成发暗显旧较老的绿色。这种从外看有较好水头、老绿色,其实只是外表一层,这外水内干、外老内新的特点就是皮色水的主要表现,皮色水会造成假象,不注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损失。归纳卯水现象的实际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卯水作用使极大部分的翡翠质量降低;2、卯水现象可能使翡翠赌石发生误判;3、卯水作用可使部分翡翠质量变佳;4、卯水作用可能是形成翡翠多彩色的原因之一。以上四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是每一个做翡翠原石的人必须掌握的,当然要熟练使用就必须通过实践。Y先生是我国早期的岩石学博士、中国有名的双料宝石学家,他认为:卯水作用的存在扩大了人们对翡翠次生色的认识,翡翠次生色一般指的是翡翠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皮色及雾色,现在又发现了卯水作用形成的次生色,这种次生色就是由于绿泥石类物质呈丝网状分布于翡翠微裂隙中,其颜色掩盖了翡翠自身矿物的颜色,而出现灰绿色、暗绿色和蓝绿色等,它们是由次生矿物引起的,并不是翡翠的原生矿物致色,应属于次生色范畴,因此翡翠的次生色除表生氧化出现的黄色、黄褐色、红褐色、红色等翡色外,还应包括经卯水作用形成的灰绿色、暗绿色和蓝绿色等次生颜色。
上图是南京好友投得的带卯水影响的翡翠原石。浙大的一位朋友问了一个问题:油青种的翡翠究竟是原生的还是你次生的卯水作用的翡翠?有些翡翠带有黄翡色能否列入卯水的范畴?我的回答是油青种的翡翠有原生次生两种成因,原生的估计是以绿辉石矿物为标志的,而次生的是以绿泥石矿物作为标志的,矿物的存在状态也完全不同。黄翡的肯定不是卯水的范畴,因为卯水作用是还原条件下的。传统的油青种和蓝水种是翡翠种类的商业名称,是指那些颜色偏灰、偏暗、显蓝的绿色并具有一定透明度的翡翠,主要是含有绿辉石的原因,绿辉石岩或含绿辉石硬玉岩是主要的两个品种。绿辉石以富Fe,Mg,Ca等元素为特征,由于是由Fe2+致色而呈现灰绿色—蓝绿色,并且颜色偏暗,绿辉石可以以下几种形式存在于翡翠中:墨玉的主要矿物成分,墨玉是一种呈暗绿色—黑绿色的翡翠玉石,质地细腻,不透明—半透明,在强光下显暗绿色,主要矿物为绿辉石,可称为绿辉石玉,呈糜棱岩化细粒集合体穿插胶结早期的硬玉角砾,颜色为浅绿色—灰绿色,形成相对较晚,但构成翡翠的主要绿色部分,呈不规则团块状、脉状 构成飘蓝花翡翠的蓝花部分,显示暗绿色、蓝绿色,颜色相对较深,周围的硬玉常为白色,且“种”、“水”较好,颜色反差较大。卯水作用形成的翡翠,也是以那些颜色偏灰、偏暗、显蓝的绿色并具有一定透明度的翡翠为特征。由于充填于硬玉矿物微裂隙中的次生绿泥石等矿物一般较细小,且多为微晶质或隐晶质,不易被发现,甚至电子探针也常难以探测到其成分,使得次生绿泥石等往往被忽视,这可能是卯水作用形成的油青种、 蓝水种翡翠往往不易被人们所认识的原因之一。
卯水翡翠与染色翡翠的区别。卯水翡翠中的绿泥石矿物是以网格状的形式存在于翡翠硬玉颗粒的粒间、裂隙之中,是后生(次生)形成。在鉴别染色翡翠C货时,常以染料沿翡翠矿物间隙、裂隙呈丝网状分布为鉴别特征。另外,由于翡翠的原生色与染料在色调上总会有一些差异,因此一般有两种绿色叠加的翡翠常被怀疑为染色翡翠。卯水翡翠次生色并非翡翠原生矿物的颜色,而是由外来绿泥石等物质沿翡翠裂隙的“渗滤浸染”所致,该绿色无色根,也表现出丝网状结构,与染色翡翠的特征十分相似,极易误认为是染色翡翠。很显然,卯水次生色与人工染色在形成上十分相似,都是外来有色物质沿翡翠的微裂隙“浸染”所致,只不过前者是天然成因,后者是人工的。因此对卯水翡翠的颜色来说,可谓是一种“天然染色”作用,在贸易中应属正常范畴,而不能将其作为人工染色看待,这点在翡翠的鉴定中应加以重视和加以区别。
这是南京朋友的石头的另一半。翡翠B货是对翡翠进行强酸溶蚀处理后,使翡翠微裂隙中微细矿物溶解消失,再利用树脂等有机物质充填于翡翠微裂隙中。由于有机质的折射率与硬玉的折射率较为接近,从而掩盖了翡翠中的裂隙、间隙,使其对入射光线的反射与漫反射能力减弱,透射率增强,从而达到提高翡翠透明度和改善颜色的目的。同样,卯水作用也可使翡翠微裂隙中的矿物颗粒溶解消失,隐晶质绿泥石等物质沿裂隙及间隙的充填,也掩盖了裂隙和间隙,从而提高了翡翠的透明度。翡翠B货和卯水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只不过翡翠B货的微裂隙中充填的是有机成分,而卯水作用充填的则是隐晶质绿泥石等无机矿物质。这使我们想到在翡翠的B货制作中,不一定只利用有机物质对翡翠进行处理,也可以用无机物进行翡翠的处理,即利用无机矿物质对翡翠的微裂隙进行充填掩盖,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这可能是翡翠B货制作中值得深入探索并可有可能创造巨大价值的新领域。若能对翡翠进行成功的无机处理,将从根本上解决翡翠B货因有机充填物易老化而使翡翠变黄、失去光泽和退色等问题,从而提高B货翡翠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使翡翠这一不可再生资源能得以充分利用。
关注公众号,锦玉满堂,了解缅甸翡翠一手货源扫一扫下图二维码跟小李学更多翡翠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