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包粽子时牢记这“3点”,粽子完整不露馅,很多人都忽略了,难怪会煮烂!-包粽子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端午节没有多久就要到了,对于我们传统的民族来说,在这个节日家里经常会包一些粽子,这样才是对这个节日的纪念,自己家里做的粽子是最好吃不过的,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口味来定。相信这些事情小时候都做过,那时候一家人都在忙碌,一次性包的粽子都比较多,但是总会有那么几个煮烂了,要不就是漏出来了,最后煮的不是很好,相对于其它的粽子来说,味道不是很好。其实在包粽子时,牢记这3点,粽子完整不露馅,只是很多人忽略,难怪经常煮烂。这个端午节自己包粽子吧,说不定能吃出童年的味道。
每逢端午倍思"粽”第一点:煮粽叶 更坚固
一般包粽子我们会提前准备好粽叶,这是很重要的材料,要是没有粽叶可以用玉米壳或者是芦苇叶代替,只要能将糯米包起来就行了。今天我们就说以粽叶为例,一般在之前还是要清洗干净,然后粽叶还是要用开水煮一下,这是第一点,因为用开水煮过的粽叶包起来会更加的坚固,里面的糯米自然也就不会漏出来了。有些人直接用新鲜粽叶去包,最后下锅煮的时候,可能就会煮烂,里面的糯米也就漏出来了,这一点还是要注意。
每逢端午倍思"粽”第二点:少放米 不露馅
这第二点就是在包糯米的时候不要装得太满了,粽叶能包多少就放多少进去,这样才是比较合适的。要是太大了,里面的糯米还会膨胀,要是装不下,自然就会露馅了。很多人认为包的越大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的,还是要适当而为,这样才不会煮烂露馅。
每逢端午倍思"粽”第三点:煮粽子 压重物
这第三点就是在煮粽子的时候,上面尽量压一个重一点的东西,这是为了更好的固定住粽子,在热水煮开以后就不会散开了。其实将粽叶变坚固,然后里面的糯米也适量,在加上在煮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一般粽子都是不会煮烂的,如果平时煮粽子的时候经常会煮烂,那你就看一下是那个步骤没有做对,下一次做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自然就能煮好了。
每逢端午倍思"粽”粽子再好吃,也不能多吃。对于正常人一天所需的营养来说,粽子的热量偏高,膳食纤维不足,需适量!尤其以下人群,更应少吃粽子。
1、心血管病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胃肠道病患者
粽子主材为糯米,糯米和其他粮食一样,主要成分也是淀粉,他们都是由多种葡萄糖分子,经过缩合、失水而形成。但由于糯米淀粉中葡萄糖分子在缩合时,其连接方式与其他粮食淀粉有所不同,糯米经过煮熟之后,无论是糯米饭,还是糯米的制作的其他食品,其粘性均较大,正常人吃后也较难消化,滞留在胃内的时间长,从而刺激胃壁细胞及胃幽门部的细胞,使胃酸分泌增加。溃疡病人食后,往往会使疼痛加重,甚至诱发胃穿孔、出血。因此,溃疡病人不宜吃糯米食品。
3、糖尿病患者
糯米是高GI值食物,另外,粽子里还有各种馅料。甜粽子里的蜜枣和豆沙含糖量比较高,而咸粽子往往使用五花肉和猪油,含有丰富的油脂,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所以,传统的粽子并不适合糖友食用。
4、老人和小孩
糯米粘性大,老人和儿童的肠胃功能相对较弱,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大妈说: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