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心理问题的用药问题,《女心理师》的案例解读14-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和危害
文,王彦辉
什么是PDST好多人被这个字母组合搞晕了,其实这是一个字母缩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简单说就是人在遭遇或看到威胁生命的重大创伤事件后产生的一系列身心不良表现。这些表现包括,反复体验创伤过程、产生回避和麻木状态、高警觉、惊跳反应增强、恐惧、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良等等。
贺顿的癔症性失明、悲伤、幽闭恐惧都是经历弟弟落水去世引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
在生本能心理学看来,PDST往往与个人内心对生死离别的看法有关,通过心理分析和疏导,可以不用太长时间得到缓解,用不了三年,三个月也用不了。像贺顿这样领悟力强的,三周时间,或者三次交流就可以解决。

一些心理问题有生理不良反应,影响正常生活,需要用药物控制。比如焦虑症状,心慌、出汗、发抖等等。另外,这些生理不良反应若得不到控制,也无法接受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以交流分析、协商探讨为主要形式的,如果惊慌、发抖严重,根本无心交流,心理咨询自然也进行不下去。
但是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如果需要用药,则需要具有处方权的临床医生来处理。心理咨询师没有处方权,不能开药。所以,对待这种心理因素引起的生理不良反应,需要跨专业和医生合作,则医生开药,药物控制不良反应,再接受心理咨询疏导。

特别要说明的是,药物起到的是控制作用,不是治疗作用。因为这些不良反应的根源是心理因素,只有准确的心理分析和疏导才能真正解决。有些人使用药物后,不良反应得到初步控制,便不接受心理疏导了,结果停药后又出现反复。
正确的方法是,需要吃药控制症状的来访者,一边吃药,一边接受心理疏导,等心理疏导有效果后,再慢慢减药或停药。以上只是经验表述,具体用药和停药的注意事项,请遵守医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