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明王朝脾气最火的内阁首辅,赶走一帮对手,公开和同事打架-大明内阁是什么意思
《大明王朝1566》的热度至今都没有消退,不少人把眼光放在了耿直的海瑞、奸诈的严嵩、隐忍的徐阶身上,甚至后起之秀张居正也有不少戏份,唯独高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那么历史上的高拱真的这么没有存在感吗?
高拱的脾气是大家众所周知的,那脾气火爆的,堪称怼天怼地怼空气。严嵩掌权,高拱就怼严嵩,徐阶上台后,高拱又对着徐阶一顿喷。张居正还没上台,高拱就打算把张居正拎出来骂一顿。
这种脾气,作为内阁首辅,能够治理好国家吗?你别说,高拱担任内阁首辅的那几年,还真的是大明王朝起死回生的时候。
一、高拱复出以后,朝廷是什么状态呢?
严嵩被斗倒了以后,徐阶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内阁首辅。可这个时候有人不服气啊,自然就是牛脾气的高拱。
高拱这个人不属于任何一个派系,他自成一派。所以当初严嵩专权他要骂,现在徐阶专权他还是要骂!势单力薄的高拱哪里是徐阶的对手,在隆庆皇帝上台以后,高拱就被徐阶赶回家养老了。
隆庆二年,徐阶退休,这对高拱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讯,就差敲锣打鼓喜庆徐阶下台了。果不其然,隆庆皇帝终于想起了高拱,高拱的春天来了。
可是高拱平日里没少得罪人,因此也有不少人曾经给他使过绊子。比如说当初徐阶要斗垮高拱时,各路言官就曾经火上浇油。
现在高拱回来了,这帮人可就瑟瑟发抖了。中议大夫胡应嘉得知高拱上台后,郁闷而死。兵科给事中欧阳一敬,曾经负责弹劾高拱,如今愤然辞官,不久便忧郁而死。
所以说高拱这个耿直的男人上台以后,朝堂几乎出现了大地震。那些以说话混饭吃的言官们,一个个人人自危,担心高拱会伺机报复。
就连接任徐阶职位的当朝首辅李春芳,这个时候也觉得应该避其锋芒,所以高拱回来以后,仗着自己是隆庆皇帝的心腹,几乎取代了李春芳的位置,成为了内阁一把手。谁也不敢说什么。
二、高拱虽然霸道,可政绩那是杠杠的。
一个人骄傲,自然要有骄傲的资本,很显然高拱就是那样的人。他谁都瞧不上,主要是因为他本人太有才能了。那么他做了哪些贡献呢?
第一,缓和了明朝和蒙古的关系。
当时蒙古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跟俺答汗吵了一架,索性带着自己的人前来投靠明朝。这个时候朝堂之上一片争论,不少人都反对接纳把汉那吉。
可是高拱却觉得不仅要接待人家,而且要隆重接待。在高拱的支持下,明穆宗果断将把汉那吉封为指挥使,锦衣玉食一点儿都少不了。
这可把蒙古的俺答汗给感动坏了,所以俺答汗选择主动和明朝交好。并且重新商议了封贡的事情,显然是要和谈了。
不少人再次站出来反对和谈,可高拱聪明啊,他把那些反对派提前给降级或者外调了,让他们说不上话,因此和谈的事情就这么搞定了。
而且明穆宗还册封了俺答汗为顺义王,使得蒙古和中原王朝再次恢复了臣属关系。可以说高拱在这事儿上功不可没。
第二,开启互市。
光议和和册封这还不够,为了达到实际效果,高拱建议明朝应该和蒙古互市才行。只有经济上交流了,那么才能逐渐融合在一起。
因此在高拱的敦促下,不光宣府、大同等地开放了互市,就连陕西三边也开放了互市。自此明朝结束了与鞑靼各部落200多年的战争历史。
第三,居安思危,高拱高瞻远瞩。
别以为和蒙古互市了,就一定安全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高拱意识到,如果对方撕毁合约,而明朝毫无防备的话,那将会是灾难性的打击。
所以高拱建议兵部要敦促镇守边疆的将士们勤加练习,千万不能因为无仗可打就安逸松懈了下来。正是因为高拱在边疆上的建议,使得明朝边境数十年都没出现什么问题。
三、暴脾气,谁都敢得罪。
高拱大干了一番以后,政绩斐然,现实情况的好转,就是对高拱政绩最好的回馈。所以这个时候的高拱,就更加自负了。
关键是高拱暴脾气也就算了,他还不懂得隐藏,有什么就说什么,霸道得很。这就让人感到害怕了,谁都不敢轻易得罪他。有时候他只需要一个眼神,身边的人都会瑟瑟发抖,不敢再说话。
第一,赶走一帮大学士。
同样是内阁大学士的陈以勤,好歹也是隆庆皇帝的老师,可是他跟高拱闹了一点小矛盾,结果高拱一个眼神,陈以勤就主动辞职回家了。掌都察院的大学士赵贞吉也是个暴脾气,他可不惯着高拱,总是跟他互怼。高拱大怒,连忙怂恿门生弹劾赵贞吉,而赵贞吉也反过来弹劾高拱。结果隆庆皇帝支持高拱,赵贞吉只好回家养老了。内阁首辅李春芳,早年和赵贞吉商量好了,要一起平衡高拱的权力。结果赵贞吉被赶走后,李春芳也是被吓得瑟瑟发抖,二话不说就主动辞职回家养老了。
第二,两个大学士公开打了一架。
这下好了,天底下再也没人能拦得住高拱了,李春芳一走,内阁首辅的大位铁定成了高拱的囊中之物。他上任内阁首辅以后,出了一件大事。
当时内阁成员中有个叫殷士儋的人,早年也曾和高拱一起,做过隆庆皇帝的老师。可惜曾得罪过高拱,所以一直没能得到提拔。
等到殷士儋论资排辈进入内阁后,高拱心里就不爽了。恰好有人弹劾高拱的心腹张四维,所以高拱认为是殷士儋唆使的,所以他直接跑来把殷士儋骂了一顿。
谁曾想,殷士儋也是个暴脾气,大骂高拱:你赶走了陈以勤,赶走了赵贞吉,又赶走了李春芳,现在又要来赶我走了?我可不是好欺负的!
士儋勃然起,诟拱曰:“若逐陈公,逐赵公,复逐李公,今又为四维逐我,若能常有此座耶?”奋臂欲殴之。居正从旁解,亦谇而对。---《明史》
高拱还在听着,殷士儋的拳头就上来了,两位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居然公然打了一架。结果是,隆庆皇帝还是帮着高拱,殷士儋被他成功赶走了。
结局:还有谁?张居正来收了你!
这群人里,最聪明还要说是张居正。为啥?因为他始终都很低调。他没有严嵩、徐阶的资历,也没有高拱在隆庆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他必须要忍着。
熬着呗,谁让隆庆皇帝宠着高拱呢?所以说只要隆庆皇帝活着一天,那张居正就搞不定高拱。可隆庆皇帝偏偏干了6年就驾崩了。
这下好了,张居正的春天来了。小万历上台以后,张居正立刻和司礼监冯保合作,好好摆了高拱一道。
当初高拱曾说过:“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张居正立马在背后用小本本记了下来,而且还修改了一下,改成了:“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
这差距可就大了,十岁的万历的确不能治理天下,但是可以让内阁大臣们辅佐。可修改过以后,就等于说高拱在质疑万历不能做皇帝了。
不得不说,张居正这一招可真损啊!太后得知以后,二话不说就把高拱给废了。冯保觉得不够,开始诬告高拱打算把他整死。
这个时候张居正立马开始为高拱说好话,真的是又做师婆又做鬼。高拱下台以后,没多久才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张居正策划的。可惜此时他已经完全不是张居正的对手了。
参考资料:《明史》
读明朝的历史,推荐读一读这套无删减版的《明朝那些事儿》,不光有独特的观点,而且语言风趣幽默,是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