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成员学习方法分享|中国人民大学|22届随州市历史类第四名-中国人民大学校级学生组织是什么机构
1
成员介绍
张欣怡,WeGame核心成员之一,随州一中2022届毕业生,在2022年高考中取得了历史方向随州市第四的成绩,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

张欣怡摄于中国人民大学
2
政治学习经验分享
政治的学习,我觉得分模块很重要。每部分,都有不同的答题思路。我个人觉得经济是和热点联系最紧密的大题,所以说他的复习思路就是各种时政热点来带动,用时政热点把书上的内容全部都串起来(指高三后期,前期还是要熟悉教材),平时的改错就以热点为思路来整理。其次就是要做到广撒网,广泛的积累关键词,比如考到了某一个政治热点,就要把这个热点与之相关的所有关键词尽可能的积累,做到思维发散。我的建议是把多次考试中碰到的同一热点的大题整理3~4题,然后自己琢磨和比较答案的不同。
政治的复习思路:首先要区分主体,然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大致三部分来记忆。第二是不同主体组合的关系,比如,党和人大,党和政协……以此思路在平时的做题中进行积累(遇到出的好的大题,答案一定要积累记忆)。
文化生活其实和哲学的思路非常相似,他们都是三段式,首先第一步给材料定性,第二步是书本的理论部分,第三步是材料的相关演绎部分。需要大量的背诵。
至于哲学部分,我个人觉得这部分就是要求对教材掌握非常细致,特别是小切口的题目,我发现教材上的分析部分其实就是大多数哲学大题演绎部分的思路。背书可以细细看一下教材部分的分析,然后做题目的时候理论知识一定要记熟,我认为是送分的。



张欣怡的政治笔记
3
地理学习经验分享
地理对我来说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学科。我认为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导向。可能很多人觉得地理很玄,“玄”的原因就是生活常识太少、知识储量不够。地理的出题大多依赖于真实案例,而这些地理现象出现的原因一定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所以地理做题的第一个思路就是精确定位,当我们看到一个地区时,脑海里要能联想到这个地区的一系列地理特征。例如自然层面: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洋流、大气环流;人文层面:行政区划、产业类型、风俗民情等等。当我们定位好题目所给的地区,然后按照其地理特征进行联系,就能做好归因。
当然,精确定位的基础是我们能够宏观把控。而我认为宏观的记忆依托于地图会更深刻。季风图、洋流图、地形图、河流图等等,二维的图形比单薄的文字更有力量。如果能够做到在一张空白地图上标注不同洋流、季风等等所处的位置,那么你的地理就不用发愁了。等记忆熟练之后,还要记得在大脑里对不同图层进行叠加,确保熟练。
最后,一些典型的地理现象,是需要我们积累的,不论是教材上的案例,试卷遇到的题目,还是生活中的现象,我们都可以积累。这就是我认为地理需要兴趣导向的原因,如果你感兴趣,你会在每一次看到自然奇观时不由自主的想了解背后的成因。你笔下的题目就是未来脚下的世界,当高中的我被困囿在教室里与试卷中时,地理仿佛我的一个锚点,当我每次翻开《中国国家地理》,我都怀着向往,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亲临。地理学习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笔下题目,心中世界。希望各位同学们也能找到自己的锚点。学习可以不只是应试的工具。



张欣怡摄于中国人民大学
如果您希望了解或者咨询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欢迎扫码加群。让孩子与随州市走出的清北C9学霸为伍,共同学习。
如果二维码失效,您可以添加以下微信
gwx1561233731
或者扫码添加微信
我们会邀请您进群
文案|张欣怡
图片|张欣怡
排版|袁献春
审核|熊号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