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走亲戚了?-年轻人不喜欢走亲访友
亲戚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走亲戚是维系亲情、增进感情、互相帮助的一种方式。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断亲”,即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甚至拉黑、删好友、退出家庭群等。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基本不走亲戚了?这背后有哪些原因和影响呢?
一方面,年轻人和亲戚之间存在着代沟和认知差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父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城市定居,年轻人和亲戚们并没有在一个城市,生活上没有交集,接受的教育不同,价值观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生活圈子。年轻人更关注个性化、灵活化、多元化的交流方式,网络满足了他们人际方面的心理需求,使现实关系中的亲情淡薄,情感疏离。
当他们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他们更愿意向同学、朋友、同事等寻求帮助和支持,而不是向亲戚倾诉和求助。而亲戚们则往往带着一种长辈的身份和态度,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工作选择、恋爱婚姻等进行盘问和评判,甚至干涉和指责,导致年轻人感到压力和反感。
另一方面,年轻人对亲戚关系的需求和期待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农业社会中,亲戚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能够提供基本的金融支持和安全保障。因缺少社会保障,故走亲戚成为后续借钱、找人帮忙的重要一环。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经济上的自由独立,不再需要依靠亲戚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在逐步完善,政府和社会组织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因此,年轻人对于亲戚关系更看重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而不是利益上的往来和索取。当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就会实现自我提升,年轻人更关注内心世界,自我意识增强,对于不能提供情感交流和共鸣的亲戚关系,就会选择远离或者断绝。因此,年轻人基本不走亲戚了,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避免受到伤害和压力。